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物理中考复习(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中考复习(知识梳理)..

第1课时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以形式来传播的,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填“能”或“不能”)传声。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3.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这种声音称为乐音。

乐音通常有____ _、___ ___、___ ___三个特性。

①音调:指,与有关。

②响度:指,与有关。

③音色:音色不同,声音的不同。

4.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 __的物理量,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 __。

5.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6.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处减弱,在过程中减弱,在处减弱。

有关部门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禁鸣喇叭,其目的是在处减弱噪声。

8.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从___ ___Hz到____ __Hz。

人们把_____ 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好、等特点,可用于测距、、、等。

把_________ ___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第2课时温度的测量汽化和液化1、水在自然界有态、态和态,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它们处于何种状态决定于它的。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摄氏温标中温度的单位是,规定: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0℃;1标准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1)看:;(2)放:;(3)等:;(4)读:。

3、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1)蒸发是只在液体进行的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热量。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2)沸腾是在液体同时进行的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不同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4、液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5、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相同点:(1)蒸发和沸腾都是__ __发生的方式(2)蒸发和沸腾都需要__ __。

不同点:(1)蒸发是发生在液体________的汽化现象,程度________;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时温度________,所以有________作用;沸腾时温度________;(3)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会发生;沸腾必须到达________并不断______才能进行。

第3课时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

固体分和两大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一般是的。

2.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

3.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

过程吸收热量,过程放出热量。

4、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__________ 成水滴,与原来的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______。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

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

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汽直接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第4课时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有、、、、、、等颜色组成的光带。

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2.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和__________线。

4.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具有效应。

太阳光主要以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

5.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是能使物质发光。

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等。

6.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

7.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

8.光反射时,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 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9.光的反射分为和两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第5课时平面镜光的反射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2、光的折射规律:⑴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⑵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入射角。

3、生活中光的折射的现象有:、。

4、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弯折,这是现象。

5、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一些;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一些。

6.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如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如镜。

第6课时透镜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2)实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虚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3)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

2、视力矫正第7课时物体的运动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的单位是,符号是。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测量的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3.误差是和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常采用的方法减小误差。

4、三种特殊的测量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可用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可用法;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可用法。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有。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_____ (裁判比较法); _ (观众比较法)。

6.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的物理量。

7.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

变形公式:S= ,t=8.速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

1m/s= km/h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0.测量物体的速度,可根据速度公式进行间接测量。

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和,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和。

第8课时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1.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物体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

2.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g =______g=_____ mg. 1t=______kg.3.质量不随、、和的变化而改变,就是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①托盘天平的构造:见书本插图或实物②天平实质是杠杆③怎样判断天平平衡:指针或指针左右偏转角度(相同/不同),即动态平衡。

(2).正确使用方法:(1)(2)(测量时调平)(3)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注意: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游码所对刻线指的是游码左端)5.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不会随物体的__ ___,__ ___的变化而变化。

6.密度公式:,变形公式:m= ,V= 基本单位:,常用单位:。

7.水的密度ρ水== g/c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 __。

8.密度的测量方法:用测质量,用测体积,代入公式_____计算A B第9课时 物质的物理属性 从粒子到宇宙 1.硬度是描述物质 的物理量。

2.物质的属性有: 、 、 、 、 。

3.科学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它是能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 ;分子间有 。

4.分子都在不停地 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且无论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都是如此。

5.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

6.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分别是 、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 ;同时电荷还能 轻小物体,如灰尘等。

7. 现象可以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而原子是由带 电的 和带 电的 构成的;比原子更小的原子核是由带 电的 和 电的 构成的,质子、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的。

8. 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描述的原子的内部结构类似 图。

其中原子核几乎集中的所有的质量和所有的 (正电荷/负电荷),外面的带 (正/负)的电子在 。

9.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 系统:地球只是 系中普通的一员,而 又是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10.光年是 (长度/时间)单位;1l.y.=9.461×1015m 11.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 ,而现在已有 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而去,这一现象是由 发现的。

第10课时力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

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程度大小有关.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__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 _____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5.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________. g=________,它表示_____ __.6.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