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本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Ba-137 V-51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8年是“2025中国制造”启动年,而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B.我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D.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2.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碳铵的化学式: NH4HCO3B.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C. 中子数为145、质子数为94的钚(Pu)原子:145 94PuD. S2﹣的结构示意图:3. 下列家庭化学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B.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 2C . 向 Ca(ClO)2 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来证明 S 、Cl 的非金属性强弱D. 将一片铝箔用火灼烧,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 2O 3薄膜的熔点高于Al4.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实验I :所示装置可制备氨气B .实验II :检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C12C .实验III :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D .实验IV :吸收SO 25.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之和为42,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Y 的最外层电子数,Z 是第IA 元素,W 是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质的还原性:X >ZB .原子半径:r (X)<r (Y)<r (Z)<r (W)C .Y 、Z 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D .W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6.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HI 溶液:Fe(OH)3+3H +═Fe 3++2H 2OB .用氨水溶解氢氧化铜沉淀:Cu 2++4NH 3•H 2O═[Cu (NH 3)4]2++4H 2OC .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银:3Ag+4H ++NO 3﹣═3Ag ++NO↑+2H 2OD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 2:SO 2+NaClO +H 2O=HClO +NaHSO 37.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① FeS 2――→O 2/高温SO 2――→H 2O 2H 2SO 4② SiO 2――→HCl (aq )SiCl 4――→H 2/高温Si③ Al ――→NaOH (aq )NaAlO 2(aq)――→蒸发NaAlO 2(s)④ 1 mol·L −1HCl(aq)――→MnO 2/△Cl 2――→石灰乳Ca(ClO)2 ⑤ CuSO 4(aq)――→过量NaOH (aq )Cu(OH)2――→葡萄糖△CuO ⑥ 饱和NaCl 溶液――→NH 3、CO 2NaHCO 3――→△Na 2CO 3A .①③⑤B .①③⑥C .②③④D .①④⑥8. 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 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卤素单质(X 2)与水反应均可生成两种酸B .用电子式表示MgF 2的形成过程为:C .热稳定性:MgI 2>MgBr 2>MgCl 2>MgF 2D .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I 2(s)与Cl 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I 2(s)+Cl 2(g)=MgCl 2(s)+I 2(g) ΔH =-277kJ·mol -1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Ba 2+、K +、HCO 3-、NO 3-B.水电离出的c( H +)= 1× 10-13 mol·L -1的溶液中:Ca 2+、Ba 2+、Cl -、HCO 3-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Ba 2+、Cl -、Fe 3+、NO 3-D. c (SO 32-)=0.1 mol·L -1的溶液中:Ca 2+、MnO 4-、SO 42-、H +10. 当1,3-丁二烯和溴单质1∶1加成时,其反应机理及能量变化如下:不同反应条件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生成物组成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产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由中间体生成A、B的反应互相竞争B.相同条件下由活性中间体C生成产物A的速率更快C.实验1测定产物组成时,体系己达平衡状态D.实验1在tmin时,若升高温度至25℃,部分产物A会转化成产物B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
人类步入分子器件时代后,使得光控、温控和电控分子的能力更强。
如图是蒽醌套索醚电控开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I IIA.物质Ⅰ的分子式是C24H28O8B.反应[a]是缩聚反应C.1mol物质Ⅰ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D.物质Ⅰ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 随着CO2的增加,不断变大B.在铜的精炼过程中,若转移1mol电子,则阳极一定溶解32gCuC.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 4Fe(OH)3(s) △H>0, △S<0D.将下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处固定,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但比起始时深1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14. 已知 N 2(g)+3H 2(g)2NH 3(g) △H =-92.4 kJ·mol -1。
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20分钟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2kJB .第25分钟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将NH 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C .若第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压强D .时段Ⅰ,若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15. 在25℃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51.7510a K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51.7510b K -=⨯,现向25℃的10mL 浓度均为0.1moL·L -1的HCl 和CH 3COOH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1的氨水,溶液的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 A将 F e(NO 3)2 溶于稀 H 2SO 4 后,滴加 K 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NO 3)2 中一定含 F e 3+ B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净表面的煤油, 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 Na 能置换出烃基中的氢 C向某钠盐 X 的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 BaCl 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X 不一定是 N a 2S O 4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 C uSO 4 溶液,出现浑浊 蛋白质发生了盐析A .A 点到B 点,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B .整个过程中,C 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 .溶液pH=7时对应的点应在C 点和D 点之间某处,此时溶液中存在:c (NH 4+)=c (CH 3COO -)+c (CH 3COOH)D .D 点处:c (NH 4+)>c (Cl -)>c (OH -)>c (CH 3COO -)>c (H +)非 选 择 题16. (12分) 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 4·H 2O ,相对分子质量为990)简称三盐,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稍带甜味、有毒。
200℃以上开始失去结晶水,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可用制备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
以铅泥(主要成分为PbO 、Pb 及PbSO 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K sp (PbSO 4)=1.82×10-8,K sp (PbCO 3)=1.46×10-13。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1中的溶质为Na 2CO 3和____▲_____(填化学式);当沉淀转化达平衡时,滤液l 中c(SO 42-)与c(CO 32-)的比值为 ▲ ;(2)步骤③酸溶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任写两条),其中铅与硝酸反应生成Pb(NO 3)2和NO 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 ▲ (填化学式);(4)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