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 岳集中心学校 吴增强

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 岳集中心学校 吴增强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教育思想导航
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吴增强
在当下手机、电脑盛行的年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报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我们学校这些年一直征订着《中国教师报》,并且学校领导要求每一名都教师要把《中国教师报》作为必读的报刊之一。

我是一名班主任,从工作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18个年头。

原来工作中都是靠和同事交流,自己摸索管理经验,思想陈旧,方法老套。

自从几年前接触《中国教师报》,我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从报上吸取了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超的管理技艺,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尝试,近年来教学管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班主任工作室最近一直在开展主题班会探讨工作,但作为我们学校,由于地处偏远农村,主题班会一直都是名存实亡。

我们的班会状况是要么上传下达学校的会议精神,要么把班会开成批斗会,要么开成考试总结会,更有甚者班会课干脆就被考试科目挤占用来上课或考试。

我在平时虽然也设计实施一些主题班会,但方式效果都不理想,学生不能积极主动,不能达到有效地教育作用。

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想到以前曾经看过我们的《中国教师报》上有关于班会课怎么上的课改研究讨论文章。

我翻了好多以前的报纸,终于在《中国教师报》2013年10月9日12版“课改研究”周刊上找到了有关如何开好班会课的几则案例。

我开始细心研读,发觉班会课不应流于形式,模式化的班会活动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

我从文中感受到,班会课要富有创意,创意班会大致要坚持四个原则:1.藏目的与无痕2.打破常规模式3.寓立与破之中4.止于当止之时。

在认真思考后,我改变了我现有的班会模式,开始尝试创新。

藏目的与无痕,无痕教育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教育才不至于反感,例如,我们播放电影短片,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没有学生会发对。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是渗入孩子灵魂的教育,班会如此,其他亦然。

打破常规模式,常规的模式在学生心理中形成定式,这个环节没结束,下个环节是什么,主持人怎么说学生都了如指掌,试问,这样的班会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寓立与破之中,这是一个很艺术的处理方式,简单直白的说教无法撼动学生的心底,从问题的反面出发,用理解、宽容去融化冰冻已久的灵魂深处,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止于当止之时,一节班会课并非一定要整节课下来,教育意义达到,该停就停,无病呻吟只会消减已经达成的效果,现在不是提倡“微班会”吗,我想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吧。

所以,班会该止就止,该续就续,以达成的效果为标准,不要受课堂45分钟限制。

通过实践,我现在的班会课学生非常期待,课堂轻松活泼,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程式化给学生造成的压抑感,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育的道路上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中国教师报》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上予以正确的指引,给我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为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培养更优秀的新时代的接班人保驾护航!《中国教师报》,感谢有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