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安全工作总结“学校安全重于泰山”。

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学年,我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为能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而狠抓学校安全工作。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行政、年段长为组员,统一领导学校安全工作。

设立保卫处,具体负责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责任,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学校保卫处成立以来,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厨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班团活动、法制讲座、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使全体师生面对困难时能够妥善,科学,合理的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健全管理网络为使学校安全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保卫处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具体的有学校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校园保卫、学生宿舍管理等各项制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四、立足防范,变“堵”为“疏”本学年度,我校一直坚持“教育为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的方针,做足做好“防”文章,在此基础上变“堵”为“疏”。

学校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每个月都组织学校各部门对学校各处进行安全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

我们积极与县公安、消防、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加强教育促进自护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我们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防交通溺水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火防震”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师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报告会、知识培训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

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通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对学生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学。

七、加强检查及时整改开展常规检查。

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

经常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同时,积极配合县公卫所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的打算我们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

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试图干扰学校及学生的社会现象和人员还存在,社会上的黄、赌、毒、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及网吧和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学校周边的饮食摊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

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保护较多,而缺乏生活经验。

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安全保卫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保卫工作水平。

九、安全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一)严格管理,认真抓好学校创安的常规工作学校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常规。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1.严格坚持值班巡查。

学校在节假日均实行了领导带班值班制,特防期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

除做好值班守护外,还特别注重对“三无”人员、外来人员的盘查和学校周边的巡查,有效防止了违法犯罪分子入校滋事和校园周边抢劫、勒索师生事件的发生。

2.狠抓整改督办落实。

对于排查出的重大校园安全隐患,我们除了向相关部门口头指出和及时整改外,还专门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实行跟踪督办,严格验收,确保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3.定期研究创安工作。

我校创安工作坚持定期研究、专题布署、及时反馈,充分发挥了指挥、统筹的作用。

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工作任务,确保了工作的及时有效。

我校紧扣主管局的工作安排,由保卫处牵头认真抓好校内日常安全管理,及时向主管局反馈情况,并坚持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班级(学生)评比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4.适时开展隐患排查。

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开学、期中、期末三个重要时期都派出了由校领导带队、各处主任及相关人员参与的校园安全工作检查小组,就学校饮食、饮水、交通、消防、用电、危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真正做到了“排患务尽”,不留死角。

(二)加强领导,努力构建职责明确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学校安定稳定,我校把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了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行政、年段长为成员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良好的领导机制。

形成了强大的综治队伍和创安网络。

同时,我们积极建章立制,完善了有关安全教育、道路交通、饮食饮水、用电用火用气、学生宿舍、集合集会、楼道疏散、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重点完善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一是层层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责任包干制;二是强化了预防领导渎职的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三是将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教师评估考核紧密挂钩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这样,让人人都增强了“一岗双责”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构建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拓宽思路,全面实现安全工作的综合治理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拓宽思路,认真抓好与学校安全管理有关的其它工作,实现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治理。

1.深入开展普法、安全教育。

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学校聘请综治副校长和法制副校长制度,深入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还经常邀请干警、专家为师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不定期开展消防、水灾、防震、重大疫病防治、伤病救护等各种安全知识的讲授或演练,全面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降低了师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妥善调处突发事件。

紧紧依靠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注重劝解调处,以人为本,坚持原则,把握政策,讲究策略,把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了矛盾,确保了学校的稳定。

3.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校园周边的不良环境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为此,我们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县公安交警、城管、工商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对“三无”食品、交通隐患、治安隐患、违规娱乐场所进行彻底的清理整顿,大大优化了学校周边育人环境,增强了校园安全系数。

(四)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方法措施各有不同。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点心得体会,归纳起来可简称为“三要”: 1.制度上要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坚持制度先行是落实职责、抓出成效的前提条件。

学校安全工作是否得到真正落实,只有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使之构成一个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有机体系,做到权责明确,措施具体,严格执行,按章办事,才能有效的提高安全工作实效。

2.思想上要重视。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上重视了,行动起来才有力度,工作才会有实效。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逢会必谈稳定,必问安全,让“安全第一”的观念深深烙在全校师生的脑海中,让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办学理念,成为每一位校长的追求目标。

3.手段上要创新。

只有创新手段,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这是我们的又一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