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7大道之行也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7大道之行也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7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上常临.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福州]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顺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

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①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②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 ①耜(sì):古代一种翻土农具,安在耒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成。

②耨(nòu):锄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义之本.也( )(2)犹.无耜而耕也( )(3)肤革充盈.( )(4)大臣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节也大道之.行也B.故.治国不以礼故.外户而不闭C.为义而.不讲之以学温故而.知新D.大夫以.法相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大顺”的境界,它应该符合什么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道(节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恃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