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实践报告

建筑材料实践报告

建筑材料实践报告作者姓名:蒋伟所属学院:四川理工学院专业班级:09工程技术系指导老师:曾尹一、概述1. 实习目的:参观建筑构造,了解建筑材料。

2. 实习时间:3. 实习地点:成都市金牛区二、实习内容识别并掌握建筑几大组成构建的材料和其性质。

三、实习总体内容一栋民用建筑或工业建筑一般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和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低端的承重构建,承受着全部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所以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能抵抗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基础通常由砖、石、混凝土等做成的。

它们一般具有抗压强和强度高,而抗拉与抗剪强度低的特点。

通常砖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26-35度之间,即每级台阶的高宽之比为2:1-1.5:1。

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45度,即高宽之比为1:1。

目前最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基础。

因为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后,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基础的宽度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从而避免了抗拉与抗剪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如图为一某民房的房屋立体图。

其基础由c10垫层200mm厚,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标高-0.06m处设1:2水泥砂浆防潮层200mm厚。

钢筋混凝土由水泥,石子,砂,水和钢筋组成。

骨料一般占70%-80%,水泥占20%-30%,还含有少量的空气。

混凝土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是强度等级,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要求。

其次是颗粒级配,如普通混凝土用2~4的石子,细石混凝土用1~2的石子,多用于泵送混凝土。

再者是含泥量,砂石的含泥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

所以砂石要干净,含泥量不得超标。

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在搅拌时掺水量一定要按配比设计进行严格控制。

水灰比同样影响强度。

搅拌时间也很重要,搅拌要均匀,一般时长在3~5分钟为宜。

在混凝土中不能加入泥料和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物等杂质。

因为在加入后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加大干缩性,降低抗冻性与抗渗性等。

墙身为240mm mu10标准红砖与m5混合砂浆砌筑,365×365mm断面的钢筋混凝土柱。

砖由粘土,页岩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成型,干燥及焙烧而成。

烧结砖包括普通砖,烧结多孔砖以及烧结空心砖。

普通砖的标准尺寸为240×115×53mm。

即四个砖长,八个砖宽,十个砖厚,加上灰缝10mm恰好为1平方米。

也就是说一平方米砖砌体等于512块砖。

对民房局部结构单元,开间4m,进深5m的房间进行砌砖工程量的计算。

(附图)门窗统计表砖石工程量v=lbh可得:sm=1×2.4×0.24 s1=4.48×3×0.24 s1-sm=2.65平方米sc=3×1.8×0.24 s2=4.48×3×0.24 s2-sc=1.93平方米s3=5×3×0.24=3.6平方米其房屋砌砖总面积为11.78平方米。

所以一共用砖为6034皮。

门窗在建筑物中的主要作用是交通联系与采光,通风。

常见的门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等。

窗常见的有平开窗,悬窗,推拉窗等。

目前门窗的材料有木质和金属材质。

当今,以木材作为结构用材以日渐减少,但作为门窗用材广为应用,尤其是作为室内高档装饰。

木材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导热系数低,易加工,部件连接便捷,并且抗冻性高,耐化学腐蚀等优点。

但其结构上不均匀,吸湿性大导致尺寸变化大,如合理使用,上述缺点可以克服。

四、实践收获:第一学习建筑材料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其性质是固定不变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在学习中应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关系来揭示材料的性质。

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带着工程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寻求答案。

第二通过近一年的建筑材料的学习,懂得了建筑中常用材料的优缺点和实际用途。

例如:花岗岩。

其外观稳重大方,长石光泽明亮,常用于基础,勒脚,柱子,地面等。

但其易受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当温度在573——870度时易发生开裂,不抗火。

正确科学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质,灵活运用材料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篇二:建筑材料实训报告前言建筑材料试验是一门与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修具备一定的建筑材料试验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评价材料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和使用材料。

它同时是建筑材料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套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材料试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检验技术与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法术,并可加强学生对材料性能的感性认识,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可以得到试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立从事试验工作的能力。

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混凝土等主要试验。

试验前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是上好试验课的前提和保证,试验中的记录和数据分析是整个试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现象,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对平行试验应注意取得一个有意义的平均值)和正确分析试验结果(包括分析试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说明在即定试验方法下,所得成果的适用范围,将试验结果与材料质量标准相比较并作出结论)。

目录第一部分水泥试验第一节水泥密度试验 3 第二节水泥细度试验 3 第三节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5 第四节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6 第五节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7 第六节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8 第一章细骨料试第一节砂的级配试验 11 第二节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12 第三节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13 第四节砂的泥含量测试 14 第三部分粗骨料试验第一节石子的级配试验 15 第二节石子表观密度及吸水率测定 16 第三节石子堆积密度测定 17 第一部分混凝土试验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和取样 18 第二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 19第四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0 实验总结 22 第一部分水泥试验一、水泥的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利用密度可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

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1)李氏瓶(2)天平(3)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验步骤(1)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v0(cm3)。

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g试样记为m,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水泥全部倒入瓶内。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v1(cm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v1,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v0,得到试样的密实体积v(cm3)。

4.试验结果计算水泥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式中mv——水泥的密度(g/ cm3);m——水泥的质量(g);v——装入瓶中水泥的绝对体积(cm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3。

v0?0.3cm v1?20.45cm m=60g 33mm602.98g/cm3 vv1?v020.45?0.3二、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1.试验目的水泥细度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由于其与水泥的诸多性质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345—2005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试验方法根据《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1345—1991),水泥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筛余表示细度的方法(负压筛法、水筛法、手工干筛法)和表面积试验。

《通过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3手筛法试验仪器水泥标准筛0.08mm方孔筛,筛框有效直径150mm,高50mm,并附有筛盖 4实验步骤(1)称取试样50g,倒入标准筛内,盖好筛盖。

(2)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一只手轻轻拍打,使式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0.05g/min。

(3)称量筛余量(精确至0.05g) 5试验结果处理⑴.试验结果计算水泥细度按试样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计算。

f?rs100%w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泥试样的质量(g)。

⑵.筛余结果修正。

为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应采用试验筛修正系数方法修正计算结果。

修正系数的确定按《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1345—1991)中得规定进行。

f?rs0.2?100%??100 %?0.4%?0.5% 结论:根据国家标准gb 1345—1991 该水泥细度为 0.004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2)标准法维卡仪(3)天平、量筒(0.1ml)、湿气养护箱、秒表、拌和铲等3.试验方法及步骤标准法1)试验前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水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篇三:建筑材料实习报告一、实习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装饰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建筑装饰材料中出现的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不深,学习枯燥无味,效果较差的现象,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到实际,协调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关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