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ppt课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ppt课件
2020/10/7
5
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首先,表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1)实现学科 领域的综合,即在一门学科中提倡综合的生活体验、 经验和能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2)新 设综合学科,主要是一般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其次,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1)强调把学生 的生活、个人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内 容;(2)把当代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让学习与生活 产生紧密的联系;(3)关注科学、文化的最新发展, 例如最新的观念、信息技术等。
习化社会的出现等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面临着
对各业人才、对社会公民素质提出的更高更多的
要求。为适应新世纪这一新的挑战,世界各国无
一例外地实施了以课程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
同时,随着对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多
元主义教育价值观、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及个
性发展观念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诸如全人发展的课
有关课程实验调查表明,作为课程实施最基本保障 的课程资源严重缺乏。而造成课程资源匮乏有两个 突出的原因:第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 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第二,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 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
4、课程改革中的大众主义与精英主义
大众主义与精英主义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两种意识 形态,影响很大,两者都有偏激之处,也都很有说 服力,有学者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奉行中庸之道, 开展健康的理性批评。
2020/10/7
8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教师适应能力欠缺 课程改革中最难实现的变革是教学实践的变革和教学思想 的变革,而任何一项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 关键。在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几组“矛盾”值得我们关注: 新课程自由空间变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较小的矛盾; 新课程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程时间固定性的矛 盾;新课程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知识 不扎实之间的矛盾;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 惯的矛盾。
一方面,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课程改革提出的
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
轨;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这着重大变化;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新科
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教育的观念将日益深入人心,
人人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将加速到来等。
这些都将对人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提出更新、
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学校教育体系和学校课程提
2020出/10/7强有力的挑战。
4
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1、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
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不仅表现为强调“让每一个 学生得到发展”,而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以下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首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和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 法;第三,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 态度、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民主化的课程改革观等,
使基础教育课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2020/10/7
3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内背景:一方面,对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进行总结与评价,就是为了当前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更好发展,提供了突破口与动力;另
2020/10/7
10
5、课程改革中关于知识问题的论争
这场论争首先发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和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之间,后来更多的学者 参与进来,实质是传统知识观和当代知识观在知 识的本质、知识的客观性、知识的普适性、知识 与价值、知识的获得方式、知识掌握的评价标准 等方面的根本分歧,是课程改革现实和理想、实 践与理论产生巨大断裂的反映,也反映出课程改 革在理论准备方面的严重不足。这场南北论战有 望成为中国教育学界展开良性的学术争鸣与交锋 的重要契机和开端。
2020/10/7
6
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是把改革的着力点 放在了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上。《纲要》 认为,“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 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 改革的显著特点。强调研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 时强调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由特定 知识的载体转变成注重发展的过程。
第七讲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2020/10/7
1
学习内容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五、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2020/10/7
2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际背景:21世纪,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信息技术
的崛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学
2020/10/7
7
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与管理等方面通过制 定有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的有关政策,实现 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同时,以“渐进性” 作为重要策略,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 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建立国家、地方、学 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职责;并且,在妥善处 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基础上,重 视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开发。
2、考试改革的滞后
考试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成为 制约新课程发展的一个瓶颈。只要国家的中考、高考仍然 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 改革的精神。当前,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急需进一步出 台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
2020/10/7
9
3、课程资源的不足
在强调实施的同时,改变课程的评价观。《纲要》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 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 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具体 表现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