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全面汇总一、时区计算的规律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
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二、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三、经济地理特征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
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
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
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
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运输及其他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历史纪念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纳河两岸,河上有大桥沟通。
水上运输方便。
市内有多条铁路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
那里集中了全国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巴黎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八七一年建立过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中心区还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五、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苏联。
森林、矿物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
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的北部布着针叶林。
它的煤、铁、石油、天然气、锰、铜、铅、锌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东欧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辽阔,有利开发。
境内大河不少,为水运、水利、水力、航运、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方位词的正确使用方位词是日常用语的常用词,但往往有部分学生使用随意,错误丛生。
在地理学习中用好方位词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在地理学习时使用方位词有如下几类原则: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
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
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
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
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
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
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
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
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
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
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
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四、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