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电工与电子教案

(完整版)电工与电子教案

课题1.1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课型理论课时 2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4. 会画基本电路及部分常用的电器制图图形符号。

5. 会确定电流及电压的方向。

6. 能根据实际应用电路计算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教学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电压、电流方向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学情分析学生能力分析:升学分数低,文化基础薄弱;文字理解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内心惧怕学习理论知识,表现为厌学,逃避、自信心不足;学生性格特点分析:喜动不喜静,易受新奇事物吸引。

采用实物展示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符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实物辨识,加大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多种应用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路(一)电路的组成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连接一个最简单电路;学生活动:通过连接熟悉电路的组成,了解电路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

(二)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电路的工作状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物演示电路的三种状态;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总结能力。

(四)电路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实物正确画出图形符号;教学环节2: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一)电流教师活动: 动画演示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方向;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加深电流的概念理解与掌握;(二)电位与电压教师活动:1.动画演示电压、电位,引导学生区分电位与电压;2.例题讲解。

学生活动:1.观察演示理解电压的形成,总结电位与电压的区别;2.分析例题理解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三)电动势教师活动:动画演示电动势(四)电功教师活动:引入电流做功的实例;(五)电功率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熟悉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学生活动:根据公式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相关计算。

(六)电流的热效应教师活动:以实际应用为例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4、6、7、10题,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根据演示总结电路的作用;根据演示总结电路三种状态的特点;熟悉部分常用的电气制图图形符号;根据图形符号画出相应电路图;观察演示获得电动势的概念;理解电功的概念,掌握电功的公式。

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351586小结1.电路的组成和功能通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电路的工作状态开路: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短路:电路中电流最大3.电路图4.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电流、电位与电压、电动势、电功、电功率5布置作业思考与练习第9、11题;1课题电阻和电阻器课型理论课时 2教学目标1.掌握电阻的概念;2. 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定义;3.认识各种常见电阻器;4.能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5.能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应用进行理论分析。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额定值的理解与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对表征电路的物理量电压、电流、电功率已经有了认识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导入新课结合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动画演示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自由电子的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导体的电阻教师活动:投影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自由电子移动过程,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流;【例题1-4】;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环节2:电阻器教师活动:实物演示各种常见电阻,指导学生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教学环节3:额定值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各种电器元件或电气设备的铭牌标识;学生活动:观察演示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定义,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例题1-5】;三、课堂练习分析例题1-4、例题1-5、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观察电流的多媒体动画,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定律,分析练习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510102025 小结1、电阻的定义2、电阻定律:lRAρ=3、色环电阻器的识别4、额定值5布置作业1、思考与练习第2题2、写出下列色环电阻的阻值:红黑棕金、棕红红金、黑棕金、橙红绿、黄紫黄5课题欧姆定律课型理论课时 2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全电路的欧姆定律;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3.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教学重点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全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难点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接触过欧姆定律,本节课将欧姆定律进行细化,讨论范围变广。

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部分电路的电阻、电流及电压的关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观察能力。

(二)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教学环节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一)全电路欧姆定律教师活动:在部分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全电路的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二)分析全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学生活动: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4题观察分析、总结得到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到全电路的欧姆定律;通过分析总结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小结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RUI= 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rREI+=开路:R=∞,I=0,U=E3、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短路:R=0,rEI=,U=0理想电源:r=0,RUI=,U=E布置作业思考与练习第3、5题;1课题简单电路的连接课型理论课时 2 教学目标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掌握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3. 理解电池的串、并联特点;4.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计算简单电路;5. 能设计简单的电路图,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6.会分析计算简单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教学重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电阻的混联、电池的连接教学难点电阻的混联,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学情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电路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导入新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引入,引导学生说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阻的串联(一)串联电路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所给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

(二)串联电路的特点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学生活动: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四)应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环节2:电阻的并联(一)并联电路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所给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学生活动:通过连接理解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总结并联电路的定义,讨论串并联电路的区别;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四)应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环节3:电阻的混联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混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通过练习巩固与掌握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及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教学环节4:电池的连接(一)串联电池组教师活动:实物演示电池的串联;学生活动: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特点;(二)并联电池组教师活动:实物演示电池的并联;学生活动: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特点;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5题通过连接理解串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总结串联电路的定义;根据分析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学生活动:讨论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分析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讨论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01031551015小结1.串、并联电路的定义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计算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方法—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步骤:4.串联电池组的特点5.并联电池组的特点布置作业思考与练习第2、3、4题;1课题2.1 磁场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课型理论课时 2教学目标1.掌握磁的基本知识;2.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4.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判断;5.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教学重点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教学难点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磁场对载流导体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判断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以实际演示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磁的基本知识教师活动:演示引导学生复习磁场的基本知识教学环节2:电流的磁场(一)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教师活动:试验演示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二)通电线圈的磁场教师活动:试验演示通电线圈的周围存在磁场;教学环节3:磁场的物理量(一)磁感应强度教师活动:试验演示磁场对载流导体有力的作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二)磁通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磁通的概念;学生活动复习磁场的基本知识,加强记忆观察现象,学会使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观察现象,理解掌握磁感应强度;时间351015学生活动:理解掌握磁通的定义;(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教学环节4: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一)演示教师活动:演示分析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左手定则判断力的方向;(二)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练习使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力的方向。

记忆公式,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51010小结1.磁感线的特点2.右手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的磁场方向3.磁感应强度:ILFB=4.磁通:BS=Φ(匀强磁场中,平面S的法线与B垂直5.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其大小为:F=BIL5布置作业思考与练习第3、4题;1课题2.3 电磁感应和自感现象课型理论课时 2教学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2.掌握直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3. 理解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5.会分析计算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