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答案)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答案)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答案)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是哪些?
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掌握误差产生的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合理地处理含有误差的测量结果,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正确地评定观测值的精度。

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工具以及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
2、测量误差分哪些?在测量工作中如何消除或削弱?
测量误差按照误差性质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采用以下方法减弱或消除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检校仪器。

对测量时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把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3)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可使误差自行消除或减弱。

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加以消除。

只能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合理地处理观测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偶然误差大小和符号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
特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4、衡量精度的标准有哪些?在对同一量的一组等精度观测中,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
通常采用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来衡量误差精度标准
观测值的中误差并不等于它的真误差,只是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中误差越小,相应的观测成果的精度就越高,反之精度就越低
5、对某直线丈量了7次,观测结果分别为168.135,168.148,168.120,168.129,168.150,168.137,168.131,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相对误差。

算术平均值
L=(168.135+168.148+168.120+168.129+168.150+168.137+168.131)/7
=168.136
中误差:m=±=0.013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0.005
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
6.设同精度观测了某水平角6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56º32′12″、56 º 32′24″、56 º 32′06″、56 º 32′18″、56 º 32′36″、56 º 32′18″。

试求观测一测回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L=(56º32′12″+56 º 32′24″+56 º 32′06″+56 º 32′18″+56 º 32′36″+56 º 32′18″)/6=56º32′19″
中误差:m=± 10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