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 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 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 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 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考纲展示 区域的含义
[考纲考点聚焦]
考点自查 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动的差异
2.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是什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 么? 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4.强调区域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四个阶段
(2013·四川文综)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 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 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 1~2 题。
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3.明确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要点 (1)明确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四大要点
分析要点
主要着眼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 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气候特征
D.台风频繁
解析:从题中信息看,该民居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反映出此地降水少;墙体
厚度很大,其保温、隔热功能强,反映出该地温差大,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A
2.6 月 8 日当地地方时 15 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6 月 8 日,为该地的夏季,地方时为 15 时时太 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天空。
(备选答案:①人口 ②经纬网定位 ③区域的发展阶段特征 ④自然环境特征 ⑤交通 ⑥人文环境差异 ⑦地形)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1.整体把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2.抓住区域地理环境分析的突破口 区域内的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区域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自然环 境特征,因此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 突破口。
考点一
解析 第(1)题,从气温、降水及其变化,气候性质等方面进行 描述。 第(2)题,结合该城地理位置、地形、水源、植被和土壤等方面 进行分析。 第(3)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要求,以及现代铁路交 通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4)题,从地理位置、产业发展与合作、政策、资源和资金等 方面分析。
考点一
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 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要点
主要着眼点
水文 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河流 特征
水系 特征
发源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的海 洋等水系特征
答案:D
(2013·长沙模拟)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 7 月份气温及年均 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3~4 题。
3.该地区 7 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
A.各城市均高于 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①处气温低于 24℃
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 4℃
D.①与②处气温相同 解析:大多数城市气温在 20~24℃之间;①处位于秦岭山地,
气温较周围地区低,低于 24℃;太原市气温为 20~24℃,
石家庄的气温为 24~28℃,两地最大温差小于 8℃;①与②
处气温不相同。
答案:B
4.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
B.④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③处
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 600 mm
解析:由图可知,太原市在 600 mm 年等降水量线西侧,年均 降水量小于 600 mm;根据等值线“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 规律,可知石家庄的年均降水量也应小于 600 mm;北京和郑 州年均降水量同在 600~800 mm 之间,所以无法判断两地降水 量的大小关系;④处的年均降水量小于③处;山区、高原年均 降水量不一定大于平原。
影响有何不同?
世界及中国重点区域地理特 1.非洲、中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征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是什么?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 典例 1 (2013·福建文综)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
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考点一
材料二 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 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 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 原因。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开发 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 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 内河航运
(2)明确区域人文环境分析的五大要素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农业
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 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 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等方面分析
人口特征
从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 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