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
2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
➢ 可应尽快完成内镜检查,且药物与内镜联合治疗是目前 首选的治疗方式
➢ 治疗时机:相对12h内出现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功 复苏后24h内早期内镜检查适合大多数患者。在出血24h 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应尽快行 急诊内镜检查。对有高危征象的患者应在12h内进行; 对怀疑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在住院后12h内行 急诊内镜检查。
➢ 止血药物:止血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不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
2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可有效控制出血
➢ 复发率高,有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并发症,药物 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急救措施,为内镜或介入手术治 疗创造条件
➢ 根据病情8~24h放气1次,拔管时机应在血止后24h, 一般先放气观察24h,若无出血即可拔管
.
7
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
➢ 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 ➢ 侵蚀大血管的恶性肿瘤出血 ➢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 ➢ 慢性肝病出血
以上多为累及较大血管的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INR>1.5)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8
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0.5 1.0 >1.5
3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二次评估
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评估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1 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转为鲜红色或转为稀便或暗红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2
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再恶化,
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
静脉曲张性出血
.
3
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诊于急诊科,病人多 以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也有以头晕、乏力、晕厥等 不典型症状就诊
此共识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稳 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并推荐使用本共识中的 流程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
4
.
5
根 据 一般性 出 急性上消 血 化道出血 速 度 及 病 危险性 情 急性上消 轻 化道出血 重
.
2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 抑酸药物: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形成,避免
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与预防再出血,同时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 的PPI针剂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常用的H2RA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包括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特利加压
紧急处置
.
1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吸氧(Oxygen)
监护(Monitoring)
常规OMI
建立静脉通路 (Intravanous)
常 ➢ 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
➢ 对严重出血的病人,开放两条或以上静脉通路,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

刺置管,积极配血,液体复苏
➢ 意识障碍、排尿困难及所有休克患者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及时监测脉搏、血压、毛血管再充盈时间,以估 计失血量,判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
液体复苏
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或在未使用药物 降压的情况下收缩压较平时水平下降>30mmHg),四 肢末梢厥冷,出现发作性晕厥或其他休克表现及持续 的呕血或便血。
.
1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疑似)
紧急评估
素等,可显著控制静脉曲张的出血,但不能降低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较多 (心脏及外周器官缺血、心律不齐、高血压、肠缺血等),临床上多联合 使用硝酸酯类减少不良反应,故常限定静脉持续使用血管加压素时间不应 超过24h。
➢ 抗菌药物: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粘膜
和食管粘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 血及感染。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素,对喹诺酮类耐药者也可使用头孢类。
➢ 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 ➢ 治疗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抑酸、止血等对症处理 ,择期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 在24h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致 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功能障 碍 临床占比15%~20%

6
根据 临床 实验室 内镜检查 指标
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高危 低危
这种早期危险分层有助于对患者在最初72h 内早期干预和密切监测后获益,以及患者在 内镜诊治后可安全出院
2 刺痛时可睁眼 能发音,不成词 疼痛刺激肢体强直
1 不睁眼
无语言
无运动
.
11
A.气道
气道是否通畅,出现气道阻塞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 保持气道开放
B.呼吸
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是否有呼 吸窘迫的表现(如三凹征),是否有氧合不良(末 梢发绀或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必要时实施人工通 气支持
C.循环
➢ 大量呕血(伴血块)与黑便(血便) ➢ 失血性周围循坏衰竭症状
出血量 >400mL→头晕、心悸、出汗、乏力、口干等 >700mL→上述症状显著,并且
晕厥、肢体厥冷、皮肤苍白、血压下降等 >1000mL→休克 ➢ 氮质血症:肠源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氮质血症 肾性氮质血症 ➢ 发热(T<38.5℃) ➢ 血象变化:RBC、Hb、Hct初期可无变化
上消化道出血 诊治处理
.
1
参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诊治流程 专家共识(2015)》
制作
.
2
定义: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胆
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80%-90%):
分类: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 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 贲门粘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GAVE(5%) 、其他(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意识 判断
➢ 对未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首先进行意识状态判断 ➢ Glassgow评分≤8分,表示病人昏迷,应对呼吸道采取保
护措施 意识状态评分表(Glassgow 评分)
眼睛运动
语言
肢体运动
6
按要求活动肢体
5
准确对答
疼痛能定位躲避
4 自主睁眼
文不对题
疼痛躲避运动
3 呼唤时可睁眼 能说断续词语 疼痛刺激肢体屈曲
病情危重患者,
初 特别是初次发 始 病,既往病史
不详患者


治 高度怀疑静脉 疗 曲张性出血时
静脉应用生长抑素
病因明确之前, + 质子泵抑制剂(PPI)
可经验性联合 用药
以上基础上联用
血管加压素
+ 抗生素
明确病因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1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血流 ➢ 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
.
2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生长抑素用法
用法
首剂量 250 µg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后, 持续进行250 µg/h 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 天
高危 患者
高剂量输注(500µg/h)生长抑素在改善患者内 脏血流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率方面均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抑酸药物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
抗菌药物 止血药物
.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生长抑素
作用 机制
生长抑素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活性多肽, 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阻力、抑制胃酸 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 泌等
临床 应用
➢ 肝硬化急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药 物之一
➢ 患者绝对卧床,意识障碍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误吸

➢ 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的病人可留置胃管并冲洗
➢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配合度差的病人下胃管时慎重,避

免操作加重出血
.
1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紧急处置
常用复苏液体:生理盐水、平衡液、人工胶体和血液制品
输血
容量 复苏 (先晶 体后 胶体)
➢ 病情危重时,输液、输血相继或同时进行。 ➢ 以下情况考虑输血: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下降30mmHg; Hb<70g/L;血细胞比容<25%; 心率>120次/分。 ➢ 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输600ml血时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 ➢ 对肝硬化或急性胃粘膜损伤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液; ➢ 对活动性出血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不要输注血小板; ➢ 对活动性出血和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输注血小板; ➢ 纤维蛋白原浓度<1g/L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5倍正常值 的患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
实验室辅实和助验辅检室助查检查 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脏功能和电解质、 凝血功能、血型、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
.
2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二次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如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 来判断失血量,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判断失血量的重要指标之 一
.
2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疑似) 紧急评估
紧急处置
二次评估
.
2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二次评估
在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液体复苏和初始经验治疗开始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