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概述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三个规定性因素:(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是指法定的体育教学,它区别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教学行为、课余训练中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自由体育锻炼中的学习行为。

(2)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一节课为基本时间概念的。

(3)体育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地点,如教室或各种体育场馆里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重要概念: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较多,但重要的方面有四点: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及教学反馈。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由一节体育课中所包含的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组成,也可以理解为由几个主要的上课步骤组成。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决定着课的规模和进程,因此,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是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从教学的时间进程看,包括: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课的结束部分三个阶段;从教学的内容进程来看,上述三个阶段也可以理解成教学导人、教学展开、教学总结三个阶段。

体育课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着它们特殊的作用,其各自的组织与管理的目标与内容也各不相同。

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包含着多种教学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但其中的一些基本矛盾是我们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所无法回避的,也是我们必须进行充分地认识和妥善处理的。

这些基本的矛盾有:讲解与练习的矛盾、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成功与挫折的矛盾等。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在体育课中,讲解与练习一直是一对矛盾,体育习得既要求身体练习的量,又要求示范和讲解的量。

讲解时间长了练习的时间就短,练习时间长了讲解时间就不够;但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都不会有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时,首先要处理好讲解和练习的关系,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们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原则。

要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应该具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不同课型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1)在授新课中,教学任务以学习新技术为主,教学的组织应以讲解和示范为主。

讲解可以有:①引导性讲解;②叙述性讲解;③说明性讲解;④对比性讲解等。

在授新课中的练习是学习性的,要求比较精确,而量上的要求也是服从学习的需要,不是越多越好,练习种类主要有:①尝试性(体验性)练习;②模仿性练习;③对比性练习等。

(2)在复习课中,教学任务以熟练技能为主,教学的组织应以练习和素质锻炼为主。

在复习课中的讲解是针对性的、画龙点睛性的,讲解量不能很大。

(3)在探究课中,教学任务是发现和探究问题,明白道理,因此围绕发现问题的引导性讲解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也是很多的,练习则是尝试性的、验证性的、体验性的,练习量不能很大。

(4)在活动和锻炼课中,教学任务是身体的发展,讲解只是提醒性和指导性的,而练习的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有较大的练习量。

(二)在不同任务的不同课堂教学阶段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1)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简明扼要的讲解方式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的任务,并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安排准备活动。

此阶段教师的讲解相对较少,而准备活动则需要有必要的练习量。

(2)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段一般是技术学习,此阶段的讲解比较重要,而练习则是模仿性的、尝试性的,练习量不是很大;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后半段一般是技术的熟练,此阶段的练习比较重要,而讲解则是针对性的、画龙点睛性的,讲解量不是很大。

(3)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进行总结。

在身心放松阶段是放松性身体活动为主,在总结阶段则是教师的讲评为主。

(三)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技术性不强,但活动性强,如长跑;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活动性不强,但技术性强,如体操和武术;因此在从事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很好地处理讲解和练习的关系。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体育课堂教学中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内含着“教育”与“游戏”的矛盾、“教授”与“学习”的矛盾、“纪律”与“自由”的矛盾、“基本”与“发展”的矛盾等。

“约束”是服从教育的目的、从教授的要求出发、用必要的纪律维持教学条件教给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面,而“自主”是服从游戏的目的、从学习的需要出发、在自由的条件下去发展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面。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教学中存在的,也是不能忽略某一方的。

如果过度强调了“约束”,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就失去了游戏性的乐趣,体育教学就变成了“满堂灌”或“训练课”;但相反,如果过度强调了“自主”,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效率甚至正确的方向,教师就失去了对学习的指导性,教学就变成了单纯的,游戏性而少有了教育的意义,体育教学就可能变成了“玩耍课”或“放羊课”。

可见,一节好的体育课,既要有约束又要有自主,要做到约束合理,自主适当,这就需要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调控。

因此,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约束与自主,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密切,也是我们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时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是共同存在的,有时是发生矛盾的。

师生关系是教学关系,是任何教学活动、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人际关系因素,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和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生生关系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也是任何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人际关系因素,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二者都必须重视,而且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了单向性的师生关系,而对双向性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有所忽视。

在这种教学里,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于是课堂以教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学中所呈现的师生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观察;我指挥,你练习。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体育教学中集体因素受到忽视,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受到忽视,形成了一种单调、呆板和教学效果差的课堂氛围。

瞄准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关系,也要重视生生关系,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由原来单向活动向双向互动转变,要求体育教学中的生生关系朝着促进集体学习、集体思考和集体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功与挫折、快乐与痛苦是同时存在的。

没有对痛苦和挫折的战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乐趣,没有最后成功和乐趣的痛苦和挫折就是彻底的失败;只有快乐和成功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只有挫折和痛苦的体育教学是存在的,虽然不多但危害很大。

我们至今在体育教改中提出的诸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都是强调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技能、明白道理、锻炼身体和友善同学的基础上体验到运动学习中的深层次的乐趣。

“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都不否认失败和挫折,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努力拼搏的重要性,而且“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都认为快乐和成功是建立在努力的“痛苦”和“失败”基础上的,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也一贯反对“莫名其妙的失败与痛苦”和“以失败而告终的失败与痛苦”,现在可能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还反对貌似快乐的无聊”、反对“嘻嘻哈哈的假快乐”和“没有什么收获和教育意义的游乐”。

快乐离不开学生的努力过程,快乐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严格要求,快乐离不开有深度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快乐也离不开附加在身心之上的适宜的运动负荷。

反之,快乐决不来自对学生的迁就,快乐决不来自学生嘴上要求的所谓自由,快乐也决不来自学生身上暂时的舒服,快乐更不来自某些庸俗浅显的游戏和某些花里胡哨的所谓新教法。

现在一些同学“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是受一段时间的体育课过分强调了体育训练和痛苦的要素,而把这些训练和痛苦的要素引向成功和乐趣的意识不够所造成的。

但是当前的一些体育课片面强调学生的乐趣和成功,但没有注意与训练和痛苦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使体育课变得松松垮垮。

因此,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中成功与挫折、乐趣与痛苦的关系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从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来看,可分为: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身体锻炼(体能发展)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四个主要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首要目标,加强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是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应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根据认知心理学和技能学习理论,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可分为“导学、讨论、点拨、练习”4个主要环节。

(一)导学导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导人所学运动技能,以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观察思考等心理适应和生理的准备。

导学活动由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和准备,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的安排,为学生的自学、自练指明方向作好铺垫。

1.运动技能学习的导人方式运动技能学习的导人应依据所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等采取不同的导人方式,不可千篇一律,其常用的导人方式有:(1)直接导人:开讲时直接阐明要学的运动技能名称、要求、动作要领、完成动作的方法等。

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掌握新技能的兴趣。

(2)新闻导人: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技能,根据报刊、电视、广播报道的某项体育运动,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奥运会、锦标赛、全运会等)中所获得的成绩或比赛的情况进行导人,以激发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

(3)设疑导人:掌握运动技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所学运动技能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悬念中达到导入学习技能的目的。

设问要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其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比赛或游戏导人:采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

以篮球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技能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先学传球、运球、投篮等,然后再进行比赛,结果比赛还是打不成,教学效果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