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02-20T16:17:2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徐君1 黄秋云2[导读]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徐君1 黄秋云2(1福建中医药大学 350108;2福州市妇幼保健院 350005)【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10%。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关键词】中药胃溃疡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在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PU的实验研究,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针对性治疗,到中药复方的辩证论治,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之间的失衡理论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

1 攻击因子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1.1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王滨等[2]研究溃疡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P<0.01)。

江涛等[3]高良姜总黄酮对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武桂娟等[4]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

王丽娟等[5]采用吲哚美辛、幽门结扎法制作小鼠和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并比较川芎与雷尼替丁抗实验性胃溃疡的效果。

结果显示,川芎提取物(5g?kg-1和10g?kg-1)可使两种模型动物的胃溃疡发生率降低,溃疡减轻,溃疡面积明显减小,并能使幽门结扎大鼠的胃液量减少,胃液pH 值提高,溃疡抑制率达61.50%以上。

1.2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Hp)单味中药对Hp有确切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直接抑杀和(或)通过整体调节作用,起到间接抑杀Hp的作用。

在常用的百余种中草药和胃溃疡常用方剂中,高度敏感中药味黄连,中度敏感中药为黄芩、大黄、丹参、吴茱萸、延胡索、大青叶、甘草,低度敏感中药味三七、川厚朴、柴胡、党参、生地黄等[6]。

许艺[7]等选取15类136味常用中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抑制Hp的药物以清热解毒类为多,而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大黄、黄芩、大青叶。

蒋振铭[8]等研究张镜仁教授经验方清胃冲剂及双黄连口服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清胃冲剂与双黄连口服液在一定浓度下具有对幽门螺杆菌效果相似的抑菌作用。

陆为民[9]等黄芪建中汤治疗后Hp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

1.3氧自由基及抗氧化剂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魏丹丹[10]等观察白及提取物ZCOL-1、ZCOL-2、ZCOL-3对小鼠无水乙醇和大鼠醋酸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清中MDA、SOD含量的影响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

ZCOL-1对无水乙醇所致胃溃疡模型和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模型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毕珺辉[11]等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及其拆方配伍抗醋酸涂抹致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

香砂六君子汤全方组和补气组均能够抑制胃蛋白酶活性(P<0.05);全方组、行气组及补气组均可提高胃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保护因子、抑制攻击因子有关。

冯青青[12]等根据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乙酸诱导的慢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加味黄芪建中汤能促进胃溃疡黏膜的愈合,降低血浆内皮素(ET-1)、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其对大鼠乙酸胃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施溯筠[13]等探讨林蛙皮提取物(RCSE) 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RCSE提高了3种胃溃疡的血浆GSH-Px和T-SOD活力(P<0.05或P<0.01),也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或 P<0.01);对幽门结扎型溃疡胃组织中的GSH-Px和T-SOD 活力和MDA含量也有类似结果(P<0.05或P<0.01)能够防治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抗氧化作用。

2.防御因子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主要有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2.1粘膜血液循环桂皮水提物对小鼠应激性溃疡形成有抑制作用。

肉桂苷灌胃对小鼠因应激、消炎痛、乙醇、NaOH,5-羟色胺所致溃疡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胃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从而抑制胃溃疡形成[14]。

刘海鹏等[15]发现单味党参可增加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粘膜的GMBF。

诸多研究表明:三七能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消除溃疡及周围组织炎症,并能促进肉芽生长及上皮细胞新生,促进粘膜增生,加快组织创面修复[16]。

李炳绪等[17]用以活血化癖为主的丹参饮加味(丹参3g,檀香5g后入,砂仁5g 后入).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赵传昌等[18]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表明它能扩张胃粘膜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从而在短时间内促进PU愈合。

2.2前列腺素(PG)和一氧化氮(NO) 及一氧化氮酶(NOS)宋丹[19]等通过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探讨党参炔苷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预先给大鼠以党参炔苷灌胃给药,对防止乙醇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作用,党参炔苷抗胃黏膜急性损伤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提高前列腺素的含量,从而对抗胃泌素的泌酸作用,刺激胃黏膜合成释放表皮生长因子。

李冀[20]等探讨幽门结扎型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机理和方正相应的客观规律。

结果表明幽门结扎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各模型组大鼠血清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醋酸涂抹型胃溃疡模型中以寒证降低显著,与热醋和模醋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PGE2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PGE2的含量(P<0.05或P<0.01)。

李晓冰[21]等香砂六君颗粒5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使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清NOS活性显著下降,而使NOS活性增高(P<0.01);5g?kg-1组、2.5g?kg-1组可使血清NO含量增加,后者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生长因子及促修复细胞因子胡素敏[22]等观察张氏益胃汤对乙酸致慢性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及表达的影响,探讨张氏益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其通过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溃疡作用VEGF、bFGF、EGF、FGF-α。

陈欣[23]通过放射性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血清EGF 含量,从而观察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的治疗机制,各用药组血清EGF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各用药组与模型组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白及、三七高剂量组除外),其中雷尼替丁组和维胃方中、高剂量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1),以维胃方中剂量组最低(0.253士0.055g?ml-1)。

自愈组EGF水平较模型组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而除白及、三七高剂量组外,各用药组与自愈组的差异比较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

陈少芳[24]等探讨半夏泻心汤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

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TGF-βlmRNA、EGFmRNA的表达上调明显。

半夏泻心汤可通过上调TGF-βl、VEGFmRNA等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组织修复,促进溃疡愈合。

3.结语传统中医药在胃溃疡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是通过整体调节来修复局部病理改变的。

中药治疗GU不仅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服药后病情较稳定;且由于副作用小,还可较长期服用,使复发率降低;特别是中药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溃疡愈合质量。

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8 -3991.[2]王滨,赵红晔.溃疡平抗大鼠乙酸胃溃疡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8,36(5): 20-23.[3]江涛,唐春萍,陈艳芬.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2):260-262.[4] 武桂娟,苏晓悦,夏学丽等.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3):43-45.[5]王丽娟,王键,韩淑珍,等.川芎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3):7-10.[6]刘丰,张北平,谢庆平.中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新进展.新中医,2011,43(1):122-124.[7]许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菌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8,8(5):292-293.[8]蒋振明,徐国缨.中药复方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32.[9]梅武轩,邓兰琼,崔世高.柴胡桂枝汤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78-280.[10]魏丹丹,林海鸣,徐芳.白及提取物对动物胃溃疡模型的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180-183.[11]毕珺辉,杨天仁.香砂六君子汤及其拆方对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胃蛋白酶、SOD、MDA水平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280-282.[12]冯青青,周虎,樊拖迎.加味黄芪建中汤抗大鼠乙酸胃溃疡的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18-820.[13] 施溯筠.周航,杨杰.林蛙皮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J],2011,26(5):457-459.[14]沈映君主编.中药药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01:163,183.[15]刘海鹏,陈向涛,王惠丽,党参、白及、制大黄及其配伍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92.[16]吴道荣.三七有抗栓防衰、消炎生肌之功.中医杂志,1994,35(2):69.[17]李炳绪,贾同祥.丹参饮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03,18(6):27.[18]赵传昌,张化雄,王淑英,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5):289.[19]宋丹,王峥涛,李隆云.党参炔苷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963-965.[20]李冀,谢田,柴剑波等.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幽门结扎型、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PGE2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2):27-31.[21]李晓冰,李万平,徐州.香砂六君颗粒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血液NO和NOS的影响[J].中成药,2006,28(3):426-427.[22]胡素敏,张小萍,谢斌.张氏益胃汤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64-66.[23]陈欣.维胃方对大鼠胃溃疡愈合作用及细胞生长因子EGF含量影响的研究.2008.[24]陈少芳,江月斐,彭孝纬,黄海.半夏泻心汤对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1):22-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