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习有感(一)学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1035年至今,苏州中学走过了近千年的历程,千年漫漫,风起云涌,姑苏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她血脉流贯、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在行进中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苏州)摘自苏州中学网站乃至江苏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 校园外,车流不息,繁忙而喧嚣。
走进校园,迎面站着的是范仲淹的塑像,塑像后面是一栋历史悠久的建筑。
校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有池塘,有小桥还有假山,仿佛置身于幽静园林中。
来到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内心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外面的纷乱嘈杂与你无关;这不仅是一所学校,它还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因为它似乎有一种“牵引力”能让人专心致志地去做学问。
苏中的早晨繁忙而有序。
师生在同一地点用餐,一起排队买早餐,不拥挤不喧哗;用完早餐的学生,匆匆赶往教室;教室里,书声琅琅。
苏中的课间很安静,不见学生的走廊上嬉戏打闹,教室内有的学生在低声交谈,有的在整理回顾课上的内容,还有一些学生忙着向老师问问题直到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
苏中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德才兼备,学生才思敏捷,课容量大,节奏快。
苏中的晚自习忙碌而充实。
住校的学生要参加晚自习,基础年段的学生统一安排在餐厅,高三的学生在图书馆。
苏中的餐厅和图书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餐厅宽敞、.
明亮又整洁;图书馆很“高大上”,图书种类齐全,环境舒适优雅,无障碍阅读。
走在苏中的校园里,四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在餐厅、
在图书馆、在教师办公楼的走廊上、在池塘边……。
在苏中的行政楼前的宣传标语中写着:“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智慧学习”。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帮助指导老师批改作业和试卷,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确是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同时,我也经常在思考他们是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和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毕竟,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蔡元培先生说“教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
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自动的求学。
做教师的不可一句一句、一字一句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功课时,再去帮助他。
”我们要努力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命运的主宰。
两个月的学习很短暂,我们看到了在一个优美的校园里,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幸福地教书育人。
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美丽的愿景,但是如何把这种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二)英语教学――苏式教育
第一次走进指导老师的课堂,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震撼!课堂容量大,节奏快,老师时而侃侃而谈,时而
蜻蜓点水。
范老师虽已年近五旬,但依然激情四射,很有亲和力,一堂课下来,对学生满是热情的鼓励。
课堂上学生听课集中精力,思想又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顺畅。
这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我羡慕这样的课堂!我们很幸运碰到一位热情的导师,她多次带我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我
们目睹了苏州市英语教师的风采,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苏州英语教育的精髓:苏式教育——(Get the students centred,
get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 and get the students developed)以学生为中心,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老师自身的发展,老师自身的素养及教育教研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发展的空间。
他们的教研室主任刘洪老师是一个英语狂热者,他定期举办活动让老师展示风采,分享经验或心得体会,从而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
同时,也把英语教学提高到另外一个高度:享受英语,享)!Enjoy English, enjoy the life.受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即生活”,我认为应该包含这两层意思:第一,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我们的教育内容就有多广。
就像苏中的周校长所说的:文科教育需要一个大染缸,让学生来浸泡。
我想这个“大染缸”应该就是学生的生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第二,
堂,不拘泥于书本。
还“教育即生活”以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然后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在我们离开苏中的前一天,偶遇一堂别样的英语课。
老师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带上简单的音响来到草地上。
我们看到两个男生在唱英文歌,其他的学生或站或坐,合着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非常享受。
后来
我们得知,那一段时间苏州连续下了十几天的雨,非常阴冷,那一天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老师为了让学生享受一下和煦的阳光,就把学生们带到了户外,让学生们享受阳光的温馨也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成长的需要来优化育人的策略。
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没有精力也不一定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都学懂、学透,但我们必须以一个过来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什么是他们需要的人文素养,什么是他们要必备的生存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的教育策略才有更强的实用性,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这一点特别适合英语教育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比较中学会理解懂得包容。
在英语课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展示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去尊重和欣赏,在引导他们去朗诵和演讲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语言的文明和交流的礼节等。
对学生的未来而言,学习的能力、礼仪的优化、品格的熏陶比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站在这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关注学生未来生命质量的角度去设计育人策略的话,教育就会更加实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
我感谢教育局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它开阔了我视野,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它给我快要倦怠的教育生涯注入一针兴奋剂,让我兴奋也让我警醒: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老”教师,时刻要有危机意识,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育人水平;对教育教学要始终如一保持满腔的热情,才能让自己的教
师生涯永葆青春。
走出去,看到了,思考了;内心碰撞过,矛盾过,接下来就是要面对现实,面对我们的学生寻找突破口,把我们看到的,学到的运用的我们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