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2A ∠>∠>∠B .12A ∠>∠>∠C .21A ∠>∠>∠D .21A ∠>∠>∠ 2.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35B ∠=︒,60=︒∠DAC ,则ACD∠的度数为( )A .25︒B .85︒C .60︒D .95︒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3B .4C .5D .6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 .那么a 的值可能是( ) A .2B .9C .13D .15 5.如图,ABC 中,将A ∠沿DE 翻折,若30A ∠=︒,25BDA '∠=︒,则CEA '∠多少度( )A .60°B .75°C .85°D .90° 6.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以下四组木棒中,符合条件的是( )A .4cm, 5cm,9cmB .4cm, 5cm, 6cmC .5cm,12cm,6cmD .4cm,2cm,2cm 7.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A .8B .5C .6D .7 8.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3、4、5C .2、3、4D .1、2、39.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走的路程为()A.72米B.80米C.100米D.64米10.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对称性C.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的11.如图,在七边形ABCDEFG中,AB,ED的延长线交于点O.若1,2,3,4∠的度数为()外角和于210°,则BODA.30°B.35°C.40°D.45°∠=,则x的度数可12.如图,在ABC中,70∠=,D为BC上的一点,若ADC xB能为()A.30°B.60°C.70°D.80°二、填空题13.如图,C为∠AOB的边OA上一点,过点C作CD∥OB交∠AOB的平分线OE于点F,作CH ⊥OB 交BO 的延长线于点H ,若∠EFD =α,现有以下结论:①∠COF =α;②∠AOH =180°﹣2α;③CH ⊥CD ;④∠OCH =2α﹣90°.其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14.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试化简a b c a c b +-+--= __________.15.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点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283BGD AGE G BD DC S S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1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11cm ,一边长等于5cm ,它的周长为______. 1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它是___________边形,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__________条对角线.19.如图,已知∠A =47°,∠B =38°,∠C =25°,则∠BDC 的度数是______.20.如图所示,∠A+∠B+∠C+∠D+∠E+∠F=____.(填写度数).三、解答题21.图①、图②、图③都是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给定网格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并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边AB 上找到格点D ,并连接CD ,使CD 将△ABC 面积两等分; (2)在图②中△ABC 的内部找到格点E ,并连接BE 、CE ,使△BCE 是△ABC 面积的14. (3)在图③中△外部画一条直线l ,使直线l 上任意一点与B 、C 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ABC 的18.2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点F 是DC 的中点,点E 从A 点出发在AD 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D 点运动,运动时间设为t 秒.(假定0t 10<<)(1)当5t =秒时,求阴影部分(即三角形BEF )的面积;(2)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出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过点E 作//EG AB 交BF 于点G ,过点F 作//FH BC 交BE 于点H ,请直接写出在E 点运动过程中,EG 和FH 的数量关系.23.如图,在ABC 中,AD 为高,AE 为BAC ∠的平分线,若28B ∠=︒,52ACD ∠=°,求EAD ∠的度数.24.如图,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1)求证:BPC A ∠>∠;(2)若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40A ︒∠=,求P ∠的度数.25.如果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多30°.(1)它是几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求这个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26.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1)已知∠B =40°,∠C =60°,求∠DAE 的度数;(2)设∠B =α,∠C =β(α<β),请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DAE ,并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详解】解:∵∠2是△BCD 的外角,∴∠2>∠1,∵∠1是△ABC 的外角,∴∠1>∠A ,∴21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解析: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DAE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D 是∠CAE 的平分线,60=︒∠DAC ,∴∠DAC =∠DAE =60°,又∵35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 =∠DAE−∠B =60°−35°=25°,∴在△ACD 中,∠ACD =180°−∠DAC -∠D =180°−60°−25°=9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 ,∵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4-1<x <4+1,即3<x <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4.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8-5<a <8+53<a <13,故a 的值可能是9,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可得ADE A DE '∠=∠,AED A ED '∠=∠,再运用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求得ADE ∠、AED ∠,再次运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CEA '∠.【详解】解:∵将A ∠沿DE 翻折,∴ADE A DE '∠=∠,AED A ED '∠=∠,∵D 是线段AB 上的点,25BDA '∠=︒,∴180ADE A D B E DA '∠+∠-'∠=︒,即251280ADE ︒=∠-︒,解得102.5ADE ∠=︒,∵30A ∠=︒,180A AED ADE ∠+∠+∠=︒,∴180180102.53047.5AED ADE A ∠=︒-∠-∠=︒-︒-︒=︒,∴18018047.547.585CEA AED A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理解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 中,4+5=9,排除;B 中,4+5>6,满足;C 中,5+6<12,排除;D 中,2+2=4,排除.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7.C解析:C【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举出所围成三角形的不同情况,通过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①长度分别为5、4、5,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5;②长度分别为2、7、5,不能构成三角形;③长度分别为2、3、9,不能构成三角形;④长度分别为7、3、4,不能构成三角形;⑤长度分别为3、5、6,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6;⑥长度分别为2、4、8,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得到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了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求解.注意分类讨论,不重不漏.8.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D、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A、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9.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通常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是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11.A解析:A【分析】由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求得∠1、∠2、∠3、∠4的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可求得五边形OAGFE的内角和,即可求得∠BOD.【详解】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0°,∴∠1+∠2+∠3+∠4+210°=4×180°,∴∠1+∠2+∠3+∠4=510°,∵五边形OAGFE内角和=(5-2)×180°=540°,∴∠1+∠2+∠3+∠4+∠BOD=540°,∴∠BOD=540°-510°=3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得∠1、∠2、∠3、∠4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DC=∠B+∠BAD,得到x>70°,根据平角的概念得到x<180°,计算后进行判断得到答案.【详解】解:∵∠ADC=∠B+∠BAD,∴x>70°,又x<180°,∴x的度数可能为8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解析: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B=α,故①正确;∠AOB=2α,∵∠AOB+∠AOH=180°,∴∠AOH=180°﹣2α,故②正确;∵CD∥OB,CH⊥OB,∴CH⊥CD,故③正确;∴∠HCO+∠HOC=90°,∠AOB+∠HOC=180°,∴∠OCH=2α﹣9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4.2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0<0再去绝对值化简即可【详解】∵是△ABC的三边长∴>0<0=+=2b故答案填:2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和化简问题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2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a b c +->0,()a b c -+<0,再去绝对值化简即可.【详解】∵,,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a b c +->0,()a b c -+<0,a b c a c b +-+--=a b c +-+b c a +-=2b ,故答案填:2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和化简问题,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正确去绝对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解析: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6.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和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 解析: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BDG 和GDC 中,∵2BD DC =,∴2BDG GDC SS =,8BGD S =△,∴4GDC S =, ∵点E 是AC 的中点,3AGE S =∴ 3.GEC AGE SS == ∴84315BEC BDG GDC GEC SS S S =++=++=, ∴230.ABC BEC S S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例关系来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解题关键.17.【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解析:27cm【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1+11+5=27cm ;当腰为5时,5+5<11,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27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8.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 建立方程即可n 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解析:九 六【分析】设边数为n ,建立方程即可,n 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2)1803603180n -•=⨯+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及对角线的条数,属于基础题.19.110°【分析】连接AD 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 并延长∵∠3=∠1+∠B∠4=∠2+∠C∴∠BDC=∠解析:110°【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并延长.∵∠3=∠1+∠B,∠4=∠2+∠C.∴∠BDC=∠3+∠4=(∠1+∠B)+(∠2+∠C)=∠B+∠BAC+∠C.∵∠A=47°,∠B=38°,∠C=25°.∴∠BDC=47°+38°+25°=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360°【分析】连接BE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D=∠PBE+∠PEB 继而在四边形ABEF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E∵∠C+∠D+∠DPC=180°∠PBE+∠PEB+∠解析:360°【分析】连接BE,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D=∠PBE+∠PEB,继而在四边形ABEF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E,∵∠C+∠D+∠DPC=180°,∠PBE+∠PEB+∠BPE=180°,∠DPC=∠BPE,∴∠C+∠D=∠PBE+∠PEB,在四边形ABEF中,∠A+∠ABE+∠BEF+∠F=(4-2)×180°=360°,∴∠A+∠ABP+∠PBE+∠PEB+∠PEF+∠F=360°,∴∠A+∠ABP+∠C+∠D+∠PEF+∠F=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内角和的应用,正确添加辅助线,准确识图,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图;(2)见解析图;(3)见解析图【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知,当CD为△ABC在AB边上的中线时,可将其面积平分,即找到AB的中点,连接AE即可;(2)可按照△BCE与△ABC都以BC为底边进行分析,当都以BC为底边时,△ABC 的高为4,从而使得△BCE的高为1即可;(3)延续(2)的解题思路,都以BC为底边,要使得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ABC的1 8,则让构成的三角形的高为12即可,则在BC下方12个单位处作平行于BC的直线即为所求.【详解】如图所示:(1)D在格点上,也为AB的中点,故CD即为所求;(2)当点E在直线m上,且三角形内部时,均满足题意,如图△BCE,此时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3)如图,直线l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充分理解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以及灵活运用底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进行图形构造是解题关键.22.(1)4522cm ;(2)23302t cm ⎛⎫- ⎪⎝⎭;218cm ;(3)53EG FH = 【分析】 (1)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出10cm BC AD ==,6cm AB DC ==,由5t =得AE=5,DE=10-5=5,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即可求解;(2)由题意得AE=t ,DE=10-t ,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2EDF S DE DF =⋅△求出t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3)由长方形ABCD 得AD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G HF ⊥,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DE ,AE ,DF ,CF 分别等于,,,EGF EGB EHF BHF △△△△的高,由BEF S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10cm BC AD ==,6cm AB DC ==,∵点F 是DC 的中点,∴3cm DF CF ==,当5t =秒时,AE=5cm ,DE=10-5=5 cm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510353222⨯-⨯-⨯-⨯ =156015152--- =4522cm ; (2)由题意得AE=t ,DE=10-t ,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103310222t t ⨯-⨯-⨯-⨯⨯- =360315152t t ---+ =3302t -, ∴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3302t cm ⎛⎫-⎪⎝⎭; 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12EDF S DE DF =⋅△=()13102t ⨯⨯-=3, 解得:8t =,8t =时,38=30=182S ⨯-阴影2cm ; (3)∵长方形ABCD ∴AD CD ⊥,//,//AB CD AD BC ,∵//EG AB ,//FH BC ,∴EG HF ⊥,,AD EG CD HF ⊥⊥,∴DE ,AE 分别等于,EGF EGB △△的EG 边上的高,DF ,CF 分别等于,EHF BHF △△的FH 边上的高, ∴11112222BEF S EG DE EG AE HF DF HF CF =⋅+⋅=⋅+⋅△, ∴()()1122EG DE AE HF DF CF +=+,即EG AD HF CD ⋅=⋅, ∵10cm AD =,6cm DC =,∴106EG HF =,即53EG FH =.【点睛】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50°【分析】由AD 为高,28B ∠=︒,求出52ACD ∠=°,利用外角性质求出24BAC ACD B ∠∠∠=-=︒,根据AE 是角平分线,求出1122BAE BAC ∠∠==︒,即可求出EAD ∠的度数.【详解】解:∵AD 为高,28B ∠=︒,∴62BAD ∠=︒.∵52ACD ∠=°,∴24BAC ACD B ∠∠∠=-=︒.∵AE 是角平分线, ∴1122BAE BAC ∠∠==︒, ∴50EAD BAD BAE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4.(1)证明见解析;(2)110°【分析】(1)延长BP 交AC 于D ,根据△PDC 外角的性质知∠BPC >∠1;根据△ABD 外角的性质知∠1>∠A ,所以易证∠BPC >∠A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140°,由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延长BP 交AC 于D ,如图所示:∵∠BPC 是△CDP 的一个外角,∠1是△ABD 的一个外角,∴∠BPC >∠1,∠1>∠A ,∴∠BPC >∠A ;(2)在△ABC 中,∵∠A=40°,∴∠ABC+∠ACB=180°﹣∠A=180°﹣40°=140°,∵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12∠ABC ,∠PCB=12∠ACB , 在△PBC 中,∠P=180°﹣(∠PBC+∠PCB ) =180°﹣(12∠ABC+12∠ACB ) =180°﹣12(∠ABC+∠ACB ) =180°﹣12×140° =1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1)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54 条.【分析】(1)设一个外角为x°,则内角为(4x+30)°,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关系可得x+4x+30=180,解方程可得x 的值,再利用外角和360°÷外角的度数可得边数; (2)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n 边形有()32n n -条对角线,即可解答. 【详解】(1)设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 ︒,依题意有430180x x ++=,解得30x =,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是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12312542⨯=-(条)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知识点,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另外还要注意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 26.(1)10°;(2)12DAE,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E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 ∠,然后根据DAE BAD BAE ∠=∠-∠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表示出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E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 ∠,然后根据DAE BAD BAE ∠=∠-∠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1)40B ∠=︒,60C ∠=°,180180406080BAC B C ∴∠=︒-∠-∠=︒-︒-︒=︒, AE ∵是角平分线, 11804022BAE BAC ,AD 是高,90904050BADB , 504010DAE BAD BAE ; (2)1()2.B α∠=,()C βαβ∠=<,180()BAC ,AE ∵是角平分线, 1190()22BAE BAC ,AD 是高,9090BADB , 1190[90()]()22DAE BAD BA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练掌握定理与概念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