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反思高考全国二卷理综化学科试题评析

2019反思高考全国二卷理综化学科试题评析

2019反思高考—说考卷为了使我们富中下届高考能取得辉煌的成绩,我们本届高三化学组全体成员对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对本届高三复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将讨论情况汇总如下:一、说考题【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可以看出,2019年高考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与近三年考题难度相当,考查角度及知识重合度较大。

2.物质性质(2019选择新增)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现象匹配涉及知识:金属间的置换、澄清石灰水久置、Na 2O 2空气中变化、氢氧化镁沉淀转化 难度:容易意图: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工艺流程2016必考题中未考查工艺流程。

可以看出,2019年与近两年的考查难度和考查点基本一致,2018年关于滴定及相关计算在实验中有出现。

【N A 的应用】 4.N A 的应用有关N A的应用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每年与之前均稍有不同,但总体难度持平。

【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选择题2016和2018全国2均未涉及,2019年与2017年共同点为均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相应知识,从综合性和计算量来看,2019年比2017年难度要低。

6.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原理综合题,2019与2018全国2难度相当,考查知识均包含焓变、转化率、平衡常数、图像等,重合度较高。

但与2017年全国2相比难度较低,考查点出入较大。

【化学实验】7.化学实验选择题2019全国2化学实验选择题仅一个表格型实验题,融合有机和无机实验操作和现象判断,相比前三年选择题中有机实验的比重在下降。

但实验综合中选取素材由前两年的无机实验变更为有机实验。

8.实验综合2019年全国2实验综合由无机实验变更为有机实验,显著地差别是计算方面要求降低,原理分析及实验评价的比重增加。

仪器选择、试剂选择、实验操作、物质作用这些基本考查点仍然重合。

新颖的信息、仪器以及工艺流程图的融入,在整体设计上相对于往年而言提高了对有机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要求,难度也比前两年略大。

【有机化学基础】9.化学与生活该考点一般位于化学的第一个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及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题材广泛,但考题一般不难。

化学与生活2019年与前两年难度相当。

10.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有机部分的必考点。

由表格可以看出选择题在2016和2019均考查了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书写,2019年考题不太容易出现写重复的情况,因此比2016年稍微简单一点。

而大题部分基本均为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书写,难度相当。

11.有机综合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有机选做题部分,2019年与近三年高考题考点几乎完全重合,难度相当。

今年同分异构题数目判断未出现在大题中,但选择题中已有涉及。

整体而言,2019年高考题题型、考点稳定、对素养能力考查立意精准、考查题材和方式新颖。

二、说模考本学年高三复课中,一轮、二轮、三轮均采用学校所采集的套题及模拟题。

其考点绝大多数全面覆盖,针对性强,难度略高于2019年高考题,侧重能力的考查和培养。

选择题中7,8,9,10,12这几个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式均较为频繁地涉及,考查知识更为广泛,考查角度更为灵活,难度与综合性相比高考题略大;11题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化学方程式与现象的匹配关系一轮涉及较多,模考未专门以选择题考查,但在工艺流程、实验综合中通常以根据信息写方程式较高频率地考查到;此次的13题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平时模考中都是以新物质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的判断,综合性高于2019年高考题。

26题工艺流程,模考题中每套都有涉及,难度大多难于高考题,考查形式常涉及少量原理叙述、实验操作,但2019年高考题中几乎不涉及;关于2019考题中焰色反应平时模考中常见的是钠和钾。

另外,第2问第一个方程式模考中也考查过。

27题化学反应原理与模考中考查内容、考查难度基本相当。

其中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电解法制备二茂铁的流程在我们的模考题中也出现过,并且模考题中也有考到电极反应方程28题实验综合在模考题中无机化学实验考查相对较多,考查有机实验相对少。

而今年考试题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

36题有机化学基础模考题每次均有涉及,基本考点与题型都和本次试题相同,只是多了合成路线和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的考查,而在全国二卷中近4年都未出现合成路线的题。

综上所述,就整体而言,我们平时的模考题的考点与今年高考题的考点基本吻合,而且更具包容性。

三、说复习1.说复习方向(1)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为导向。

复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析》及近3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

(2)合理布局,注重素养,主次分明。

我们在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的落实,在二轮复习更注重思维模型的构建和素养能力的提升,三轮通过回归课本,再重温常见实验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对于高频、低频及可能考点合理规划,送分题、中等题和难题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在一轮、二轮、三轮以不同方式方法做好备考复习。

(3)摸清盲点、对症下药、注重究错。

备考过程中除了关注考纲、高考题,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学生。

通过作业、测试、练习等方式逐步摸清学生的盲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指导学生做好整理和究错。

(4)注重方法引导、着眼素养能力。

关注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模考与读卷的形式提升获取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以对比归纳的形式建立基本思维模型,并在模考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模型。

2.说训练方向(1)重视基础、大胆取舍。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反复强化让学生熟悉应对高频考点。

大多训练中等难度的习题,偶尔尝试稍有难度的创新题,对于过难过偏的试题,让学生放弃。

(2)紧抓趋势、针对性强。

带领学生训练高考题,细心揣摩高考命题者对各考点的考察思路,逐渐摸清高考命题的方向,紧跟高考趋势;关注社会新科技动态,教会学生正确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复习。

(3)循序渐进,对比提升。

对于相似问题和相同考点的不同考法,在训练中对比,在对比中归纳,在归纳中再训练提升。

3.说信息获取(1)教材和高考题是复习备考的一手资源。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以教材为主,在用心领悟教材的同时,仔细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分析如何以教材内容为背景考查尤其是实验部分,研究其命题思路、解题思维模型和答题模板。

(2)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重视大纲和课标中涉及的高考热点,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里的样题。

并以习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训练。

(3)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各阶段的复习情况,我们对模考题选择性重点讲解,典型的问题优化方法总结规律,缩短做题时间,提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作答,提高得分效率。

(4)结合多次复课研讨中了解到的考向和各学校在复习备考中的成功举措,结合学情,借用前人成功的经验,优化教学过程。

4.说复习组织(1)时间划分一轮复习:2018年7月10日到2019年1月底①2018.7.10--8.14:物质的量②2018.8.15--9.12: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③2018.9.13--11.9:元素及化合物④2018.11.10--11.2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⑤2018.11.25--2019.1.8: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水溶液⑥2019.1.9--1.29:有机化学基础二轮复习:2019年2月初到4月30日:模考、复习提升(先大题后选择题)三轮复习:2019年5月1日到5月24日:模考、回归课本、心理调适(2)基础课课堂组织: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复习资料,课前让学生自主整理各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课堂上再对学生整理的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通过必要的课前和课中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灵活运用。

(3)专题课课堂组织针对学生的现状,精心选题,重点讲解,必要时选择学生分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4)习题课课堂组织提前统计学生做错或有疑问的题,课堂上学生提问,老师解决,并加以拓展;或者提前安排任务,课堂上老师做相关提问、学生分析、老师补充、提炼总结。

四、说反思(1)高考试题与复习内容、平时训练相关性。

在一轮复课中,我们都能够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扎扎实实的过,故对高考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覆盖全面,不存在盲区。

在二轮复课中,对历年高考涉及到的高频考点进行专项训练,覆盖知识点全面、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通过一轮、二轮复习的相关训练,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解决高考难度的大部分问题。

不足之处:平时练习中实验部分无机实验练的比较多,有机实验练习相对少。

(2)平时训练题的包容性第一学期的训练题主要来自一轮复习资料,资料题量大,故对其进行了精选,针对性较强;第二学期主要来自二轮资料和大大小小的考练卷,不管是复习资料习题还是考练卷,由于涉及面广,故对19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覆盖全面,不存在考点的漏洞。

所用习题主要为同几个系列,因此考查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很有利于让学生总结与归纳对部分知识形成体系。

分布知识综合性强、灵活度大,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3)平时训练题的效果性通过大量的习题以及较频繁的考练,经横向细化讲解和纵向梳理总结式习题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牢固,大部分学生解题时有了自己的思路,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五.给下届高三化学实验备考的建议:1.建议(1)加强对考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把握好重难点,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把握好深度和广度。

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不复习,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拓展、不深挖,不搞“偏、难、怪”的训练,而对考纲要求的内容要做到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从而提高备考的质量和实效。

(2)合理安排好复习进度,将学科复习与学校要求有效匹配一轮复习要详略有当,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过于拖沓,如果所有科目都进入了二轮复习,只有化学学科还在进行一轮复习,那么学生的心态很难平静,特别是市一模之后学生更倾向于做考卷,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感到“学之无味,弃之可惜”,对套题“做之不会,弃之不舍”因此会容易产生焦虑感从而降低复习效率。

(3)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从19年高考试题分析不难看出,难度系数降低,特别是在选择题方面难度降低,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知识点要扎扎实实过,学生基础扎实了,在题目难度较低的情况下重视细节是复习方向之一。

(4)精选习题,减负增效题不在做得多,而在于精,我们教师要跳进题海,精选习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最多的知识,让学业繁重的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