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单托收项下寄单行的法律风险防范

跟单托收项下寄单行的法律风险防范

与跟单信用证不同,跟单托收在性质上属于
商业信用,托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买卖双方是否诚信
履约。

在业务实践中,银行操作人员往往将托收视为一
项简单操作,没有尽到善意、谨慎的义务,从而引起银
行与企业之间的法律纠纷,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托收法律风险的表现托收业务在委托人(出口商)与受托人(寄单行)之间形成了委托合同法律关系。

作为受托人,寄单行应严格按照委托人即出口商的指示行事,并尽到善意、谨慎的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6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托收业务中寄单行违反义务通常表现为:违反《合同法》第399条,未按客户的托收指示行事,或未经委托人同意变更委托人指示;违反《合同法》第399条、401条,未尽及时报告义务。

托收法律风险防范要认真审核托收交单委托书托收交单委托书要完整、明确。

一般来说,客户的委托书通常为银行提供的格式文本,有关托收要素如托收金额、期限、交单方式、代收银行名称地址等信息比较齐全,是寄单行缮制托收指示的唯一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托收交单委托书应明确载有付款人的名称及地址,这是寄单行缮制托收指示的需要,也是为了方便代收银行能够及时向付款人提示单据。

但实务中客户提交的托收交单委托书可能无付款人的名称及地址,对此有些银行业务人员则习惯按托收发票上所注明的买方的名称及地址缮制托收指示。

笔者认为此操作存在不妥之处。

一是银行作为受托方要按照委托方的指示行事,对于委托方没有指示但必要的信息,受托方只能进一步寻求委托方的指示,而不能以擅自通过审核单据而取得相应信息作为依据。

二是在发票上的买方与实际付款人不
一致的情况下,寄单行如此操作会导致代收行不能及时向实际付款人提示单据,造成付款的迟延甚至拒付。

此时寄单银行会由于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是托收统一规则(URC522)第四条关于托收指示的表述中也表明“银行不会为了取得指示而审核单据”,且寄单
银行也没有审核单据的义务。

核对收到的单据在种类及份数上是否与托收交单委
托书所示的一致。

如有不一致,要及时要求客户澄清并
修改委托书,不要根据客户实际提交的单据缮制托收指
示,以避免将来由此所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按客户交单委托书指示缮制托收面函
一是注意托收金额、付款期限、交单条件、单据种
类及份数等要素与客户交单委托书要严格一致。

二是审查客户交单委托书中的代收银行名称及地
址是否正确。

这点是业务操作人员容易忽略的,认为只
要按客户提供的名称及地址寄单就可以了。

其实这恰恰
是寄单行作为委托合同的受托人需要履行的“注意及谨
慎”义务之一。

国内出现过这样一则出口商起诉寄单行
的案例①:出口商的交单委托书将代收银行的名称及地
址混同为进口商的名称地址,寄单行亦根据交单委托书
上的指示寄单,最后致使托收单据被信誉不佳的进口商
取走,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

法院的判决是寄单行存在
过错,判令其承担出口商损失的百分之九十。

理由是寄
单银行没有善意谨慎行事。

因为作为受托银行,其应负
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注意义务,对出口商提供的托收行地
址应予必要审查确认,这是完成托收业务、发挥托收业
务保障机制的前提。

所以作为银行业务人员一定要审查
客户所提供的代收行的名称及地址,如有疑问及时与客
户沟通,以保证寄送单据的安全。

三是托收适用何种规则要得到出口商的授权或确
认。

这样可使托收交易各方的权利及义务得到确认。


实务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委托人(出口商)在其
交单委托书中没有明确托收适用规则,但寄单行却在其跟单托收项下寄单行的法律风险防范文/范永明 编辑/王玲
建行天地
CCB Column 60
托收面函中注明适用托收统一规则URC522。

这样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寄单行作为受托人如此操作没有得到委托人的同意,属于“违约”;其次,如果托收项下出现纠纷,由于出口商与寄单行的委托合同关系以及寄单行与代收行的委托合同关系所遵循规则的不一致,寄
单行的权利及义务得不到出口商的认可支持,从而不能有效维护寄单行权益。

按客户交单委托书所列明的单据寄单
银行业务人员在核对单据的种类及份数无误后,可按交单委托书指示寄单给代收行。

值得注意的是,按业内习惯做法,银行业务人员通常在客户提交的托收单据之外增加汇票。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存在风险隐患,不值得提倡。

首先,有些国家的银行,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银行不接受附带汇票的托收单据,银行擅自增加汇票会导致托收失败或延迟,损害了委托人即出口商的利益。

其次,基于寄单行与出口商的托收委托合同关系,银行额外增加单据而未经委托人同意,系违约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

现举一国内真实案例②:托收项下寄单行擅自增加了托收汇票,单据寄到代收行后,代收行向付款人提示付款遭拒,原因是单据里面有汇票。

出口商一怒之下将寄单行告上法庭,要求寄单行承担损失。

一审判决认为寄单银行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委托合同的变更,应经委托人同意。

未经其同意而为之,致使付款人拒绝赎单,寄单行主观上有过错,其行为系违约行为,因此要承担其损失。

后该案在二审中由于出口商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较弱等原因,二审法院做出了有利于寄单行的判决。

所以,是否附加汇票,要取得委托人(出口商)的同意或授权,不能擅自为之,“好心办错事”。

另外,寄单后,寄单行应按委托人(出口商)的要求,本着善意、谨慎的原则,报告托收业务的处理情况,并及时向出口商反馈来自代收行的信息。

作者单位:厦门国际银行总行押汇部
①:见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路民二初字第1294号
②:见山东省高院“济南外贸联合总公司与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委托合同赔偿纠纷案”二审民事判决书(2000)鲁经终字第282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