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站前广场分析
集散主广场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直接连接主站房、地铁出入口,与 各停车场连接快捷,以大面积铺地为主,两侧还栽植树木花草。 过渡性引导区的中间绿地作下沉处理,放置各式景石,两侧伴以雪松 树阵。 湖滨亲水休闲区以大尺度 的弧形亲水平台收尾,玄武 湖湖心岛的景观与亲水休 闲区景观形成对景,是人 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拍照 驻足
南京站站前广分析——节点分析
位于滨水休闲区的梧桐树,遮阳庇荫,临近玄武湖,景色优美,限定 出一块适合休憩的安静区域。 调查中发现梧桐树下总有休憩的人群,平均坐10人,周边也有不少驻 足拍照的人群。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及照明 系统分析
广场两侧分列两个大灯柱,完成人流集散区的主要照明。站内大量广 告牌的灯光也为广场提供了照明。 非机动车道一侧间隔大约20米设置一处路灯,保证行车安全。 绿化过渡区灯光设置满足夜间行人视距要求。同时展现植物形态。 亲水休闲区设置的灯光较少,弱化了亲水平台的灯光,相对突出湖对 岸的夜景。同时,灯光的弱化使得亲水休闲区一些地方完成白天开放 空间向夜晚私密空间的转化。
铺装分析
滨水休闲区:为了更好地达到亲水的效果,滨水区亲水平台采用了 塑木与防腐木相结合的木质铺装。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行为活动分析
本表格取调查日作为分析,其中主要为在座椅上休憩的人群和在广场 驻足徘徊的人群。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节点分析
广场雕塑位于南京站正前方,人流集散区顶端,是一个重要的景观节 点。极具现代感的雕塑吸引了大量的人群驻足拍照。调查发现雕塑前 不间断有人拍照,且总有人群在雕塑四周驻足。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及照明 系统分析
座椅主要分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树池坐凳,材料均为石质,不适用 于冬季和下雨天,建议适当增加木质座椅。且在调查中发现,长方形 树池坐凳的使用率远低于正方形树池坐凳,可适当减少数量。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及照明 系统分析
沿广场中心轴线两侧各分布一处厕所。据观察,厕所门口等待人数较 多,建议增加厕所数量。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定位与性质
根据火车站在城市中的作用,我们将南京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定义为
交通集散广场。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定位明确,主要以交通集散功能为主,使人流、 车流能够快速穿行,高效利用广场集散功能。同时辅以景观、休憩等 功能。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广场总平面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广场用地构成指标
道路 绿化 可达性 铺装 附属用地
道路分析
车道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绿化分析
可达性分析
铺装分析
人流集散区:该区域用 灰色花岗岩与褐色花岗 岩相结合的方式将主广 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并引导行人从主广场过 渡到滨水休闲区。 绿化过渡区: 该区域是主广场到滨水休 闲区的一个过渡。为了满 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在铺 装上较集散区有了更多的 变化。主要采用了防滑效 果好的马蹄石以及花岗岩。 青砖与拉道花岗岩的拼接 形成了丰富的铺装形式, 景观效果更好。
调查方法:
广场尺度:手工测量 人流计算:计数法
调查工具:
50M纤维卷尺、5M钢尺、照相机、绘图笔若干。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背景介绍
南京站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客运特等站,中国十大铁路枢 纽之一。南京站始建于1968年9月,位于金陵古城城北,地处浩浩扬 子江畔,巍巍紫金山下,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地理位置优越, 景观环境优美。
总结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与火车站建筑风格相统一, 既满足交 通疏导功能,又利用玄武湖这一宝贵生态资源,满足休闲 娱乐的功能。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分析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调查引导
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阴转晴 11月7日-星期五-阴 11月8日-星期六-阴 11月9日-星期日-晴 早7:00~9:00 下午3:00~5:00 晚6:30~8:30 下午3:00~5:00 晚6:30~8:30 早8:00~10:00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区位及规模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位于南京火车站南部。北至铁路主战房,南临玄 武湖,西至黄家圩路口,东到新世纪东路的路口的合围区域。地理位 置优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新站站前景观广场分为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湖滨亲水 休闲区,总面积近四万平方米。
南京站站前广场分析——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