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TD-LTE网络质量分析-波束赋形比例v3

3-TD-LTE网络质量分析-波束赋形比例v3


Code0 BLER
BF占比
2.0%
20
单流占比 59.6%
15
10
MCS
各模式下的MCS
25
SFBC
Large CDD
20
Beamforming
15
10
5
5
0
0
-10
-10
0
10
20
30
SINR (dB)
0
10
20
30
SINR (dB)
BF使用比例不合理(与信道环境和算法预期不匹配)
建议在低SINR区间提高BF使用
多天线传输模式的选择
移动速度
➢高SINR时:双流(large CDD)提高速率
➢低SINR时:波束赋形(BF)提高速率
➢高速场景,或低SINR但遮挡物较多: SFBC获取稳定性能
高 BF/SFBC

BF

双流/SFBC 双流
高 信号质量 (SINR)
实验室测试情况
传输模式自适应性能
➢阿朗、大唐、华为的自适应切换合理,基本符合各类信道模型下的预期,可最大化吞吐量 ➢中兴:在低速(3Km/h)下切换点较合理,在高速(60Km/h)下,低SINR处TM7比例 在50%左右,部分使用TM2,导致自适应性能差于固定TM7 – 需改进
24.2% 57.6% 20.5% 1.3%
50.2% 25.6%
40.4% 77.1%
2.0% 2.4%
92.0% 6.7%
注:去除了PRB/slot<10的数据,因此这里的占比值与网络部统计结果稍有差异,
影响BF模式占比的因素
分析BF占比问题的方法
1. 外场的模式自适应切换点是否与实验室摸索的一致 2. 外场无线环境是否合适采用BF -关键参数:SINR 3. 使用BF后性能是否有增益 - 关键参数:MCS/频谱效率、BLER
➢实验室切换点 4dB – 外场 3~4dB ➢不同SINR下BF占比
➢低SINR(<4dB)时BF比例较高(>5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100
SFBC
Large CDD
80
Beamforming
Percent %
➢中高SINR(>5dB)时双流比较较高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40
➢低SINR (<4dB) BF MCS比SFBC高1~3等级 – 赋
➢中兴自适应算法基于SFBC性能试探,导致该现象
切换点 (SINR)

华为 中兴 大唐 阿朗
NLOS低速 14dB
8~10dB 15/18dB
4/8dB
NLOS车速 11dB
4dB以下 11/13dB
2/4dB
LOS低速 11dB 9/11dB
10/12dB 1/3dB
LOS车速 9dB
8/10dB 8/14dB 2/6dB
➢实验室切换点 11dB
100
➢不同SINR下BF占比
80
➢低SINR区间(<10dB)有很小比例BF(<7%)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Percent %
➢在SINR<10dB区间,BF的MCS高于SFBC约5~7个等 40
级 – 赋形增益4~8dB(较高)
2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在BF比例高区间,BF MCS比SFBC的高2个等级
40
- 赋形增益约3~4dB (略低)
2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BLER值各模式接近 – 合理
25
20
BF占比 25.6%
15
单流占比 49.8%
1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各模式下的MCS
30 SFBC
25
Large CDD
Beamforming 20
15
10
Code0 BLER
5
5
0
0
-10
0
10
20
30
-10
0
10
20
30
SINR (dB)
SINR (dB)
BF使用比例符合算法预期(但切换点偏低), 建议适当提高切换点(增加BF比例)来提高性能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杭州 (网格11)华为
形增益约3dB,略低
20
➢SINR5~10间,BF MCS比双流高1倍 – 若用BF可提 高吞吐量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低SINR区间BLER值各模式接近
30
25
20
BF占比 6.7%
15
单流占比 8%
1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MCS
TD-LTE外场波束赋形比例问题分析 (杭州、广州、宁波、青岛)
2013年10月
目录
• 背景和问题 • 影响波束赋形使用比例的因素 • 影响外场波束赋形使用比例低的原因 • 总结和建议
背景
现象:外场部分城市的TM7使用比例很低,8天线的波束赋形优势没有发挥
下行平均 速率
(Mbps)
下行低速 率占比
平均SINR
边缘 SINR
SFBC单流占 TM3双流占 BF单流占



宁波网格8 (大唐)
杭州网格11 (华为)
广州网格5 (中兴)
青岛网格20 (阿朗)
25.2 21.4 20.3 33.3
1.95% 15.9 3 0.34% 13.6 1.1 6.12% 12.0 0.2 2.92% 16.7 2.4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各模式下的MCS
30
SFBC
Large CDD
20
Beamforming
MCS
10
Code0 BLER
5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BF使用比例较为合理,使用效果还有提升空间(赋形增益略低)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青岛 (网格20)阿朗
切换点约 在10dB 左右
4dB左右
华为
中兴
大唐
阿朗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宁波 (网格8)大唐
➢实验室切换点 10dB – 外场 9~10dB(50%BF使用) 100
➢不同SINR下BF模式占比
80
Percent %
➢低SINR(<9dB)时BF比例较高(>50%)- 合理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在SINR<10dB,BLER低于或接近其他模式 ➢ 上2点推出:若在SINR<10dB使用TM7可提高性能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在SINR>10dB的区间,BF的MCS虽然高,但BLER也
高 - 使用其他模式更为合适 3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25
Large CDD
Beamforming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广州 (网格5)中兴
➢实验室切换点 4dB
100
➢不同SINR下BF模式占比
80
Percent %
➢低SINR(<8dB)区间有很小比例BF(<10%)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