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强化训练七水的运动
(适合1、2、3、4、5、6、7、26)
一,单项选择题
国际能源网2009年1月报道: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开发能源新项目----地底热岩技术,正在东非大裂谷迈出21世纪新的一步,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应。
东非大裂谷地热能开始发电于2009年开始运营。
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⑵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张裂作用 B.板块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⑶东部非洲与中部非洲都地处低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特征D.人为破坏
答案:⑴D ⑵A ⑶C
例2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
读图,完成⑴—⑵题。
答案:⑴B ⑵A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C.向斜D.断层
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图4反映了塔里木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状况,读图完成7~8题。
8.粉尘和黄土堆积海拔最高的区域在
A.昆仑山北坡 B.天山南坡C.帕米尔高原东侧 D.盆地东部
9.盆地东部所示地貌
A.能指示当地的盛行风风向 B.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是典型的风化地貌 D.是流水沉积地貌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
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
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3~
4题。
(和田河中上游流域图)
3.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玄武岩答案 B
4.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
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岩浆作
用D.冰川作用
解析内力作用是地表地貌的塑造师,外力作用是地表地貌的雕刻师。
答案 A
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2011年4月14日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米的高空形成了火
山灰云团。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B .造成北极地区冰盖大面积融化,形成洪水
C .将增强大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D .火山喷发后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4.该岛屿拥有丰富的 ( )。
A .地热资源
B .石油资源
C .淡水资源
D .人力资源 答案 3.D 4.A
5.(2012·韶关二模)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
(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地壳水平运动
D .地壳垂直运动
解析 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断层。
答案 D
(2012·安徽省城名校联考)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省区是 ( )。
A .新疆
B .福建
C .安徽
D .广东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地水资源短缺
B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C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D .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 11.如果图示的4号地层中含有石油,则最佳采油地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9.A 10.C 11.A 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C________。
(2)在地貌上B 表现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________处地貌。
(填字母)
(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 、B 两处中的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A 、B 两处中的____________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
第(2)题,从地貌上看B 为山岭,从地质构造上看属向斜部位。
第(3)题,汾河谷地是断层构造地貌,D 处为断层地貌。
第(4)、(5)题,隧道工程选址应位于背斜地区,背斜地区有良好的储油结构。
答案 (1)背斜 断层 (2)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D (4)A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渗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5)A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1)图中A 、B 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 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A 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 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第(2)题,C 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 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B 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