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校园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校园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各大学都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校园网,并且已深入到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于当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且提出校园网建设的科学建议,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校园网;应用现状;多媒体当前校园网应用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那么遥远,信息交流也是越来直接快捷,方便。

当代的信息技术,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想方式和管理方式。

校内网作为网络在于教育的应用,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传统观念,并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搞好校园网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现代化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校园网,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手段取代不适应现代教育的传统教学手段,真正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教育资源共享。

因此,如何在建立校园信息网时,充分利用与合理分配互联网信息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归纳起来,目前校园网的应用主要只是以下两个方面:(一)信息交流。

校园网的信息交流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校内的新闻发布及教学参考、科研信息等的交流。

学校管理校园网时候实现了全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包括网上办公、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网上招生、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

尤其是一卡通等的推广使学校的网络系统更加贴紧生活。

(二)、扩展图书馆的功能。

多半的学校利用校园网将图书馆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在网上开办了图书馆的书籍在线浏览,在线书目检索、借续书服务等,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二、在校园网大力推行过程中,校园网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也有所暴露:(一)、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的过程只重视常规工作而缺少开发创新校园网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并不是每个应用者都能清楚它的全部用途,很少有人去深入探究它的新的用法。

校园网支持下的教学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是一个挑战,校园网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许多老师和学生基本只是用到了校园网信息传递的功能,而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重要功能却未能运用到教学上,而管理校园网一向被认为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他们不是教或学计算机专业的,不需要懂得那么多。

因此,除收发邮件外,校园网的其他应用和他们无关,这些老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

还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校园网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去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这也是限制校园网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有效地应用校园网,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其前提是建有一个开放的、高标准的、可扩展的校园网。

网络功能的强弱,使用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限于管理人员的水平。

目前,许多学校都拥有一支在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高素质队伍。

但在校园网应用中,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开发人员相对缺少,而对于一般老师和学生对于校园网使用技术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影响校园网为现代教育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二)、校园网的建设与教学目标脱节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并没有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比如在英文学习中的在线听力课程,只是单纯的为了听力而听力,没有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很盲目。

(三)、校园网的应用与多媒体教学脱节,同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各行其政,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

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的同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也很多。

但是在使用这两个先进的教学手段的时候却是各行其政,并没有在必要的时候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以带来更大的教学效果的发挥。

校园网的普及给教育教学增添了便利和新的手段。

而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存在以下问题:教室分散独立,管理维护工作量大;安全防盗和资源的其他利用不适应,且功能上也比较单一。

因此,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三、校园网应用的发展建议(一)、科学规划并注重实效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和网络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但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科学规划,精打细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功效。

计算机的软硬件升级很快,价格下降也很快,只要使网络符合“开放、标准、可扩展”的建网原则,并具有较强的教学服务功能,那么,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资金不足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和邻近学校或一个地区联合建网,共享资源。

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攀比,更不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功效。

要做到“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发挥其教学功能的基础。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自己建设,以自己学校的校园网为一个单位建设。

在此,我们称之为小资源库。

另外一种是几个相邻的学校或一个地区共同建设使用。

我们称之为大资源库。

这种形式的资源库主要受网络带宽的限制,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建设这种形式的资源库较为理想。

它投入少,回报大,充分应用了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信息资源库以本校校园网为依托,连接其他信息部门或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形成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

信息资源库的资源来源有几个方面:其一就是从市场上选择购买;其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制作或将本校师生制作或收集的多媒体课件及素材分门别类整理后所得;其三是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利用下载技术从外部互联网自动获取相关信息,整理编目后供师生使用。

信息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学科资料库、IJK视频点播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库。

资源库要实现跨平台检索,可以在校园任意终端机上自由的检索和浏览。

师生们能够将自己制作或收集的较好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并能够和其他师生交流使用。

老师上课也不需要带电子教案,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终端机从信息资源库中调用。

(三)、培训老师并给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在校园网的应用过程中,教学应用无疑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或兴趣浏览网上资源。

但在目前校园网的应用中,由于受到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原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广大师生的参与性还不是很强。

为此,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并给学生开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使广大师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1、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会使用常用软件。

2、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或学习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多媒体LMN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远程教学的知识技能等,并能够制作电子教案或个人网页。

3、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四)、提高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校园网管理与开发及课件制作的队伍校园网功能的强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水平。

随着网络的扩展,网络的安全维护和教学功能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开发队伍,才能使校园网的建设运用更加符合学校教育的需要,才能使校园网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学和学习的功能。

(五)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技术进一步结合,对多媒体进行统一的网络化管理只须管理员通过总控服务器上的管理软件,根据课程表设置各个多媒体教室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就可以由总控服务器向各中控的电控锁发出开启或关闭指令,定时的管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在屏幕上实时监控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工作状态;实时记录安全日志,记录登录时间、运行时间,便于管理员进行维护;自动记录投影仪灯泡的工作时间,便于管理员及时进行投影仪灯泡的维护;还可与各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老师直接对话,帮助其解决各种设备故障及计算机系统的问题·校园网还为多媒体教室使用增添新内涵。

以往的多媒体教室只是给师生“上大课”提供了多媒体的交互手段,其功能比较单一,教师只能根据已编制好的课件授课,对于其它资源和网络信息无法直接引入课堂,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多媒体教室作用发挥。

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校园网需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校园网作为集成校园信息资源的基础数据平台,可以作为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远程教学的平台,可以作为授课及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它是引领校园信息化的有力工具总结:校园网的快速普及,使得一个教学信息多样化、学习环境数字化网络化、功能日益完善的现代化教学方案正在逐步形成。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系统是新一代的教学系统。

它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播控系统、计算机网络为一体,将高科技和教学、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1]张海涛.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4).[2]王保顺.校园网设计与远程教学系统开发[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臧玉春、刘春宇. 高校校园网应用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9[4]马帅营.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的协同发展[J]2006.1[5]张元丰.关于教字化校园因特网建设的设想. [J]现代电子技术,2003(10).[6]查道贵.校园网设计与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06(04).[7]方正.校园网建设要解决五大问题[J]信息系统工程,2002(08).[8]沈曙明.校园信息网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4(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