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地球》,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的文艺性说明文。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
难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五、说教学程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
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
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
估计学生会答:地球。
),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
(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
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1、学生自学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
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
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
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
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
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学生回答积极。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我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
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感受。
以上是《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我的说课过程,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指教。
谢谢!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二)一、说教材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说明文。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二、说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对比阅读和反复使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去感受保护地球的紧迫感。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
3.默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理解地球的易碎和可爱。
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说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一)情境激趣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
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
)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课件上出示这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齐读)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锁定此句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抓手,而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二)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这一部分,品读想象,感受可爱师:请同学们带着你丰富的想像力,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表达)。
(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
问题一: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学生交流感受“美”)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a、学生交流汇报(抓住'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作者先介绍了地球是美丽可亲的。
然后,话题一转:“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而且,不会再长大”。
我们本来很高兴的心情一下子被作者转折的语气给“沉”一下。
体会但是的转折。
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主题(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在研究地球易破碎性上,采用对比阅读。
原文: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