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有效的近视检测方法
一、自我检查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
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
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渐一级一级的缩小。
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
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
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
最好的视力为5.3(2.0)。
对儿童青少年来讲,低于5.2(1.5)即为不正常;视力5.1(1.2)者为潜伏性近视;5.0(1.0)为临界近视,功能性近视开始;4.9(0.8)为功能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开始;
4.8(0.6)~4.6(0.4)为混合性近视(轴性和调节性近视同时存在);视力要是低于4.0(0.1)为高度近视。
按5分制继续分,3为指数,即只能看到眼前有几个手指;2为手动,只能看到手在晃动而不能看清有几个手指;1为光感,只能感到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任何物体;0为无光感,即全盲。
在检查时,先用一纸板或同类物体压在鼻梁上,遮盖一眼而检查另一眼的视力。
注意遮挡物不能接触所压眼球,以免影响该眼视力测试的准确性。
注意测试视力时要在光线柔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要找准距离,高度要合适。
1.0(5.0)一行的视标(E)要与被测者的眼睛成水平线。
测试时身体要垂直,不要歪头眯眼,以准确测试到本人的真实视力。
检测时,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辨认。
首先指着0.1一行的视标让受测人辨认指出E字缺口的方向。
然后顺次向下一行一行的检测,直到辨认不清视标缺口的方向为止。
那么这一行左边的数字就是被测眼睛的视力。
如果被测眼睛的视力很差,连0。
1一行的视标也看不清这时可以缩短距离进行检测。
让受测人慢慢走近视力表,直到能看清0.1一行E字的缺口方向为止。
然后按照实际测试距离计算其视力:在4米处的视力为0.08;在3米处的视力为0。
06;在2米处的视力为0.04;在1米处的视力为0.02(以5米标准视力表为例)。
在检查远视力的同时,也要检查近视力。
因为远近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不同的。
远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
这两种行进方式不同的光线进入眼睛后所结成的位置不同,所以远视力好的眼睛近视力不一定好。
而近视力好的眼睛,其远视力也不一定好,因此视力有远近之分。
通常以5米作为区分远视力的标准距离。
检查近视力的时候要用近视力表。
3米的远视力表距眼30厘米处也可测得近视力。
在充足的照明条件下,检测的标准距离为30厘米。
检查的方法和要点与检查近视力时的大致相同。
如果不能在30厘米处看清5。
0一行的视标,即为远视或弱视。
二、镜片自试法
如果患者的裸眼视力达不到1.0(5.0)者,可以试戴镜片来判断其真假近视。
方法是患者先试戴适合自己屈光度的眼镜。
戴镜后视力达到1.0~1.2时,马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镜片再增加-150度。
这时如果患者的视力不变或上升即为真性近视;如果患者的视力下降,则是假性近视。
判断真假近视还可以用云雾法测试。
所谓云雾法就是近视者戴400度以上
的老花镜,远视者戴400~600度的近视镜。
戴上这些眼镜后观看视力表或5米以外的物体,会产生如在云雾中的感觉,所以这种方法又叫云雾法。
然后再用镜片测定屈光不正的度数。
该方法可作为假性近视的检查方法。
三、医学验光
上面两种方法测出的视力仅能作为参考,想真正得到准确的结果还是应该去医院医学验光,常规验光只是让配镜者能看清物体,而医学验光的目的是要获得最准确的屈光度数,而且还要对眼睛起到保健作用。
从内容上看,医学验光包括验屈光度、散光轴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最后综合上述情况出具科学的验光处方。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因此必须由专业视光医师及验光师进行操作。
验光的水平分5级,常规验光3级以下,而医学验光在5级
1级→给患者插片
2级→电脑验光+给患者插片
3级→电脑验光+给患者插片+检影验光
4级→电脑验光+给患者插片+检影验光+调节平衡检查
5级→电脑验光+给患者插片+检影验光+调节平衡检查+考虑年龄、眼位及屈光度出具科学处方。
医学验光流程
1、初步验光——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
2、精确验光——主觉验光:
λ单眼雾视
λ首次最佳矫正视力获得
λ精确散光轴向与度数
λ再次最佳矫正视力获得
λ双眼平衡
λ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获得
3、试戴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