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报告-2019年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精品

总结报告-2019年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精品

2019年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
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
到关注。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
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

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
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

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
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

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
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
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
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
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
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

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
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
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

同时
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

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
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
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
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

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

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

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
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 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 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
同伴交往。

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
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

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

但有的父母不懂
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教育因素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

因此,独生子女大学
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
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
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

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
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因此当人
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
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
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

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

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