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读课文二、设计意图这套教科书创造性地设计了“自由读写单元”,八上(浏览)、八下(演讲)、九上(点评)的第六单元都是。

这是教材改革的重要成果。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是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

自由读写单元,或有阅读指导文字,或有阅读方法示例。

《绿》就是示例举一,后几篇则让学生“自由”反三。

我选教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绿》,内容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我计划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文学鉴赏课,更是圈点评论的自由阅读课,这种改变的关键是由教师分析变为学生的赏析实践活动。

三、教材分析1. 本单元的定位是学会读书,要教会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2 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四、学生分析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的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五、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三维整合的目标,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维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

就这篇课文来说,过程方法目标(学会点评)放在第一位;感悟绿色给人希望,催人向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散文的具体要求可列为为知识能力目标。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感感悟语感,在赏析中体会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能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鉴赏,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朗读与鉴赏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六、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七、教学难点:能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圈点勾画在八上已有学习,应上升到点评的层面逐渐养成读书动笔把圈点过程中感悟到的,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写在文旁、文后、笔记本上的好习惯。

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把握圈点勾画各种符号的具体作用,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朗读和语言方面的思考。

第二课时则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第三课时在朗读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能力目标,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八、教学准备1、搜集梅雨谭的图片及朱自清相关信息2、下载朱自清《绿》的朗读音频3、下载配乐贝多芬《月光》九、教学过程(一)、导入《绿》之境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难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

当然也留下了千古名句。

你知道吗?(生背诵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实,朱自清先生更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出示课题)【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C3% B7%D3%EA%CC%B6&s=0#(二)、走近赏《绿》人(请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情况,并适当补充。

老师用投影再现,特别强调其本人的创作风格,优秀散文《春》、《背影》中体现的朴素缜密和清新沉郁的笔触令人回味。

郁达夫赞语:“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百度百科】/view/1222.htm【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 6%EC%D7%D4%C7%E5%BC%F2%BD%E9&in=23867&cl=2&lm=-1&pn=2&rn=1&di=936146 733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三)、初品《绿》之意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字词;2、我口表我心;(学生初读课文,谈谈阅读感受,用一句话表达)“读了《绿》这篇文章,我。

”(学生畅所欲言,形容词用得很多,例如“陶醉了”、“心驰神往”、“仿佛沉浸在绿色的海洋里”、“充满了力量和希望”、“领悟到一颗赤子之心”等等。

)(四)、评析《绿》之美1、先向学生介绍名家点评名作的方法;(1)《水浒》“景阳冈打虎”一段描写,“回头看那日色时,已渐渐的坠将下去。

”金圣叹点评“看到此处,便没由来也要大哭一场”。

【百度贴吧】/f?kz=24398339(师评:批景物描写,景同身受)(2)《红楼梦》第一回写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

脂砚斋评:“更好。

这便是真正的情理之文。

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闭月羞花等字。

”【百度搜索】/~rishengy/(师评:批人物描写,文字的真实。

)(3)“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百度搜索】/master/wangguowei/w-rjch01.htm (师评:批字词,欣赏境界。

)2、介绍批注的方法;(投影展示)(1)、介绍批注的常用符号;(见《绿》课后提示)(2)、要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行批注;(3)、批注一般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百度文库】/view/855d08d126fff705cc170a7a.html3、针对课文的批注让学生交流;4、对《绿》进行批注,不拘泥于原文,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酝酿,可以适当提醒。

)比喻句、换词句(“招引”“追捉”“少妇”)、对比句(宋玉的话、苏轼的诗)、拟人句、联想句等等5、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交流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适时评价)6、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五)诵读《绿》之文1、观看幻灯片,感受梅雨潭(播放配乐朗诵);【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 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 =%C3%B7%D3%EA%CC%B6&s=0#【百度视频】/...91116002308873.wma2、学生诵读课文。

(老师让学生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诵读文章经典段落;2、批注艾青先生的《绿》;3、选作:摘抄名家写景语段,进行赏析式批注。

十、教学反思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当然一堂课难以养成习惯,只能在范例中了解方法要领。

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在文章的研读中,大胆地作批注。

这段时间里,不管学生写得如何,作为老师都不能去打断他们的静悄悄的思考。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一篇文章后,学生才能感悟到一些东西,他们的朗读才会有味。

层次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批注是有特色的,言之有物。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较少,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所以值得进一步探讨该类学生的启发技巧。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让自己的思想火花留下痕迹,并放出光彩。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