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主要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956)、 《避难所》(1961)、《邂逅》(1961 )、《公 共场所行为》( 1963 )、《污记》( 1963 )、 《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 《交谈方式》(1981)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表演
第二章 剧班 第三章 区域与区域行为 第四章 不协调角色 第五章 角色外的沟通
误 传
误传表演
含义:传达与事实不合的虚假印象的表演,如作伪,行骗,欺诈。
戈夫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谎言与真理有细微的差别,强调误传表 演和理想化表演一样都是必须加以谨慎维持的印象传达。
神秘化表演
一天晚上,哈康国王跟庞森比在说,由于反对派日益强烈的共和倾向,他的处境非常困 难,以至于他的一举一动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国王说,打算尽可 能深入到民众中间去,甚至认为,如果他和莫德王后不坐小轿车,而改作电车,也许会 更受到公众的爱戴。 庞森比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过分的亲昵会被人轻视。作为一名海军军官, 他总该知道舰长从不与其他军官一起吃饭,而是远离他们独自用膳。这当然是为了防止 与他们走得太近。我对他说,必须坚守在令人敬仰的显赫地位上。他也可以偶尔走下神 坛,这也无伤大雅。但是人民并不期待一个能与之摩肩接踵的国王,而希望有一个如同 阿波罗神喻一样深奥难解的国王。君主制实际上是每一个人想象的创造物。每个人都喜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拟剧论的实质。
含义:人们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策略。 印象管理的策略: 1.理想化表演 2.误传
3.神秘化表演
4.补救表演
理 想 化
理想化表演
当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时,表演总是倾向于迎合并体 现那些在社会中正式承认的价值,但是实际上他的全部行 为却并不具备这种价值。因此,理想化表演本身就有一种 掩饰的意味。表演者往往会隐瞒那些与他的理想自我和理 想化表演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动机。
贫困秀
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为了能从福利救济官员那里得到些好处, 有人会过分的渲染家庭的贫困状况。比如有一位是意大利人负责 联邦救济署调查意大利家庭,但是她雪白的皮肤和金黄的头发, 使她看上去完全不像是意大利人。因此,他经常能够无意中听到 一些意大利人之间的进行的谈话,了解到当事人对救济所持的态 度。譬如,当她在客厅与家庭主妇交谈时,他们往往会用意大利 语把孩子叫出来与与调查员见面,但会警告孩子一定要穿上破鞋 子。或者,会听到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吩咐卧室里的孩子必须在 调查员进去之前把酒或者食物缠起来。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欧文·戈夫曼
目 录 / contents
01
作者介绍
02
书籍目录
03
主要观点
作者简介: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生平: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于 1922年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 多大学,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 1968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 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 会主席。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进行实地 调查,并据此写出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日常生 活中的自我表现》。
补救表演
表演框架
一、剧本
社会化生活 二、表演主体 表演者 三、表演区域
1.前台
(1)舞台设置 (2)个人前台 2.后台
第六章 印象管理艺术
第七章 结束语
主要观点 拟剧论
戈夫曼把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的道具--符号(语言、 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 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这种通过虚拟戏剧方式来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就叫做" 拟剧理论"。 1)人通过符号进行表演,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 2)表演分类,主要为"前台行为"和"幕后行为"。
欢想象如果自己是国王的话,他会怎么样。人民以为君主具有一切可能想象的德行与才
干。因此,如果他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君主像贩夫走卒那样在街上闲逛,一定会感到失望。
神秘化表演
通过保持社会距离,使观众产生并维持一种敬畏,观众们会感觉 到表演背后的神秘和威力,而表演者却知道主要的秘密不过是微 不足道的小把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秘密,真正的问题是如何 防止观众知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