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大势所趋,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过程有利于提升教
育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给幼儿营造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使幼儿在
和谐氛围中成长。

文章从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科学设计
家园合作共育计划、利用社交平台加强宣传、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三个层面探讨推
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力求在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问题;策略
家园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形势,这一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和幼
儿家长密切配合,在充分了解彼此的前提下推动各项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师作为
家园合作共育的主要参与者,应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传授幼儿家长科
学育儿的观念与方法,使家长能顺利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育工作,提升家园合作
共育的效率。

一、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及教师对家园合作共育理解不够深刻
当前,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合作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这导致家园合
作共育的效果不佳。

在一次小班活动中,家长表达着自己对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
迷茫。

许多家长认为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教师交流会仿佛是在参加单位工作
交流会,教师就像单位领导,将自己准备的教学计划通读一遍,台下的家长只能听,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

部分教师为展示自身在幼儿教育上的专业性,在教学
计划中加入“区角活动”、“角色意识”等专业术语,家长并不理解教师所讲内容,
只能随声附和。

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家长不愿意参加交流会,寻找各种理由避免
参加此类回忆。

还有部分教师错误理解开会的目的,将教师、家长交流会当成“奖罚会”,将个别表现不佳的幼儿作为反面教材提出,这导致幼儿家长在交流会中感到十分尴尬。

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都没有透彻理解家园合作共育的内涵,各项
工作依然流于形式。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实效性不足
许多幼儿家长工作繁忙,幼儿教师组织活动时难以考虑所有家长的时间安排,因而许多家长无法参与幼儿园各类活动。

还有部分家长对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并
不感兴趣,回家后也不愿意和幼儿沟通交流,或是陪同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小活动、小任务,这导致家园合作共育工作受到阻碍,教师组织的各项工作无法进一
步开展。

当前,许多家园共育工作流于形式,幼儿家长受限于时间、个人意愿,
无法做到完全了解幼儿园各项家园共育工作的含义。

即使幼儿园尽力加强家园沟通,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家长不够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现象,这也导致幼儿家庭与
幼儿园工作无法紧密联系,家园合作共育的实际状况与期望存在差距。

(三)幼儿主观感受不受重视
家长和教师作为各种活动的发起者,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很容易导致
幼儿的感受被忽略。

在实际开展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关注和
家长的沟通,忽视了对幼儿主观感受的关注。

教师设计各项活动时只关注活动是
否能对教育幼儿起到积极作用及实施活动的可能性,忽视幼儿对活动的感兴趣程度。

这导致在各项活动中,家长和教师的参与热情较高,幼儿反而不愿意主动参
与活动,在活动中显露消极情绪,活动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策略探究
(一)科学设计家园合作共育计划
教师在正式开展家园合作共育工作前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内幼儿的学习需求,
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设计科学工作计划。

首先,教师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
通过电话沟通、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家庭并与家长沟通工作内容,简单调查家长
的教育意向。

在幼儿园内,教师则要结合幼儿的日常表现筛选信息,寻找幼儿最
感兴趣且最迫切需要的教育需求。

教师在制定具体内容时应当秉持有益于幼儿长
远发展的观点,设计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内容。

例如,在信息化社会,幼儿未来的
成长伴随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据此设计参观科技馆、制作科技物件等活动,培育幼儿信息化思维,或是引导幼儿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向幼儿家长传达工作计划时,教师要注意简化语言,避免在会议中使用生涩、专业化的语言。

同时,工作计划交流会应当是家长、教师双向交流的平台,
不应当成为教师一人的主场。

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交流会的环节与时间,设计
家长提问环节,鼓励家长针对教师所说计划提出问题或建议,和教师共同修正计
划中不合理的部分,为提升家园合作共育计划的科学性贡献力量。

(二)利用社交平台加强宣传
尽管许多幼儿园反复强调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许多幼儿家长依然没有做
到配合教师工作。

幼儿家长并非不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工作,而是受限于自身能力,不知如何配合教师工作。

因此,教师应当利用社交平台加强对家园合作共育工作
的宣传,在开展专题工作时采用专题宣传的方式丰富幼儿家长的知识储备,使幼
儿家长在正式活动中能有话可说,给幼儿讲解生活常识。

例如,在正式举行参观
消防单位的活动前,教师先在家长微信群中发送文件资料,引导幼儿家长了解消
防单位的层级设计、消防栓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报警方式等,为家长向幼儿传递
知识做准备。

幼儿家长了解相关背景后就资料中没有提及或是较为模糊的部分向
教师提问,教师线上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将问题在活动前解决能有效提升次日
的活动效率。

教师还可制作简单的宣传手册,在家长和幼儿参观消防单位的过程
中分发给他们,使他们能够根据宣传手册的指引有序参观、有序学习。

幼儿参观
消防单位的过程有目标导向,还有家长的实时讲解,学习效果更佳。

在参观活动后,教师还要加强对工作成效的宣传。

例如,从年轻父母常用的
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入手,将参观活动的记录、相片刊登在微博、微信公众
号中,使家长了解活动取得的成果,并在评论区中及时反馈自己参与活动时发现
的问题,或是表达对新活动的期待,在社交平台上形成家长共同参与的氛围,为
进一步开展家园合作共育活动做铺垫。

(三)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每一次家园合作共育活动都是教师和家长积累合作经验的绝佳时机,教师和
家长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应当及时通过交流活动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
做铺垫。

家长、教师总结经验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沙龙、研讨会等都是可行
的交流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和家长还应当给予幼儿话语权,鼓励幼儿说出
自己对各个活动的看法,提出自己对活动的建议或是指出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环节,教师和家长则根据幼儿的个人体会修正工作计划,在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中提升
合作效率。

总之,教师提升家园共育效率需要经过漫长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与幼
儿家长高效合作的方法,同时寻找符合幼儿兴趣、对幼儿成长有长期助益的活动
项目。

但无论何种合作项目,教师都应在充分了解幼儿教育需求、制定科学活动
计划的前提下实施,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增强家园合作共育效果,实现幼儿、家长、
教师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牛玉霞.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散文百家
(下),2019,(11):188.
[2]肖吉涛.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2019,16(33):233.
[3]雷学琴.家园合作手拉手共育乡村幸福花——浅谈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90):167-168.
[4]万春.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9):37-40.
[5]罗元樱.新时期下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研究[J].人文之友,2019,(16):282.
[6]郭艳珍.新旧《规程》对比下的家园共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167-168,1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