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50页PPT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50页PPT


正红门周围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两侧各有一蟠龙琉璃袖影壁。 21
进入正红门,大道两侧分别立有华表一根。华表又称为“擎天柱”、“万云柱”,是陵寝 的装饰性建筑。华表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护栏等部分组成。昭陵内共有华 表三对,柱顶分别为“望天吼”和“海石榴”。
22
中间是神道,往前是“神功圣德碑亭”(大碑楼)(1688年建)四面开门,上覆黄色琉璃瓦 ,内立石碑一座。
清昭陵(又叫北陵)位于沈阳( 古称盛京)北十里处,是清朝开国君 主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 陵寝占地16公顷,建筑布局遵循“前 殿后寝”的规制,主体建筑建在南北 中轴线上,其它建筑沿中线两侧对称 排列,仿照明陵格局而又具有满族寝 陵的特点。
1
北陵大门中央的门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题书“昭陵”。北陵公园占地330公顷,1927年
4
在宽阔的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皇太极雕像,底座背面有他的生平简介。
5
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是努尔哈赤第八 子,也是大清皇朝的第二位开国君王。皇太极 青年时随父兄创业征战,智勇兼备,屡建功勋 ,位居后金国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其父去世 ,皇太极被拥戴为新汗王,于沈阳继位。执政 后力革旧弊,创新图强,优礼汉官,兴文重教 。统一东北地区,结好蒙古诸部。1635年改族 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 ”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在位十数年间, 国力大增,奠定清入主中原之基础。1643年病 逝于沈阳皇宫,葬于沈阳城北清昭陵。
30
角楼。方城四角各有一角楼,角楼四角坠有风铃。角楼可供官兵登高望远,进行警戒,起 到保护寝陵和祭祀活动安全的作用。
31
穿过方城门洞,左右有西配楼和西配楼各一,用于存放祭祀所需贡品。
32
西配殿。祭祀时喇嘛咏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
33/49
燎炉(焚帛亭) 用汉白玉制作的亭子式建筑,亭 内有一个圆形的火池。重大祭祀 活动是用于焚烧祝板、制帛、彩
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
活动的重要场所。
12
石牌坊,仿木质结构,雕刻精细,是寝陵主要建筑之一,用于纪念死者,彰表功德,引导 祭陵人进入祭祀状态。穿过石牌坊的神道两侧立有六对石兽,它们由南而北的排列次序是: 石狮、石獬豸、石麒麟、石马、石骆驼、石象,这些统称“石像生”或“石兽群”。 13
石狮。狮子是百兽之王,威严凶悍,是唯我独尊王权的化身。历代统治者均将其用在殿前
5月被当时的奉天市政公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201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被
评为AAAA国家旅游景区,2019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
2
北陵公园大门前的广场两侧的立着下马碑,这样的下马碑在清昭陵共有四块。
3
进入北陵公园大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路,通往清昭陵还有走1.5公里,可步行可乘车。
纸和银箔等祭祀用品用。
34
东配殿。是祭祀时用于尊藏祝板和制帛的处所,大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移至东配殿存放,
并按制举极生前御用的龙床,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
是皇太极死后就寝处的象征。
36
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草创,顺治七年(1650年)定名隆恩殿。康熙
骆驼。黑色石料雕成,由于骆驼在皇太极生前征战时立下很多功劳,所以将骆驼列在陵前, 表示与皇太极同在。
18
立象。白色石料雕成。大象威严高达,性情温和,是天下祥和的象征。意寓广有顺民,江 山稳固。
19
正红门(1649年建), 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的正中一间叫“神门”,东侧一间为“君 门”,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20 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引人注目。
9
向北行,是一座“神桥”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三孔拱石桥,长47米,宽12米,青砖铺 地。桥下是玉带河,既有美好寝陵的作用,也是寝陵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寝陵的作用。
10
神桥前的石碑,2019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清昭陵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
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 精美无双。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清朝后帝东巡盛京祭祖时的更衣亭 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宰牲亭和馔造房。
《清史稿 • 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 :“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 神,所向有功”。
6
7
陵园内古松参天,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陵园草木 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园林的清雅、秀美。
8
清昭陵内的下马碑,对称排列。下马碑的碑文分别用为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
25
果房(备办祭祀所需果品之处)和依仗房(存放祭祀用依仗物品之处)
26
涤器房(洗涤祭祀用具的处所)和茶膳房(备办查点类祭祀用品)
27
从大门进入方城,中间是神道
28/49
方城全景。该城建于顺治年间(1644年),仿盛京陪都城堡的轮廓建造,方城区是清昭陵 的主体祭祀区。
29
方城城墙高6.1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46米,青砖砌就。门洞两侧有蹬道可供上下。
23
“神功圣德碑亭” 内竖立着一块用 满汉文字镌刻的 “大清昭陵神功 圣德碑”。
碑文1810个字, 记载皇太极的文 治武功。
24/49
向北是隆恩门,它是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下有单体拱形门洞。门楣顶部竖有石
刻门额,用满、蒙、汉三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三字。两侧有果房、依仗房、茶膳房和涤
器房。
作为显示权势的象征性雕塑。
14
獬豸(读音:谢至)。传说中的动物,能够辨别善恶是非曲直。中国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
是獬豸冠,用它作石像生,表示皇帝公正无私。
15
麒麟是祥瑞之兽。头如龙,角似鹿,全身麟甲,尾似牛,足似马而圆蹄。传说是一种神鹿, 出现在太平盛世,在此显示出帝王的仁义至圣。
16
立马。大理石雕成,大小与真吗一样,昂首挺立,英姿勃勃。仿皇太极生前最喜欢的“大 白”和“小白”雕刻。因二马立功无数,多次保护主人性命,列在陵前,伴配主人。 17/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