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所谓新课改就是拥有更新的教学模式、更新的教材内容、更新的教学理念、更新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开展和推动下,促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也更加有干劲、冲劲,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氛围充满着生机、活力,但是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教师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下面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步骤
步骤一,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于日常行为。

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步骤二,分享与合作。

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步骤三,教学行为的升华。

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笔者放了一段录像:“一位小朋友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各种物品的价格历历在目,‘10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这样的生活情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学生的兴趣极高,这样为探索新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达到了预先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的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师生互动。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

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

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

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新课程教学反思中课堂教学的亮点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激情,沐浴着创新教育的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不断地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更让我感悟到教学的生命发展过程。

因此,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课堂上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开放、自由的“群言堂”代替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 等等亮点。

诸多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体现: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把理念异化作为目标
所谓教学理念异化就是指,在数学当中针对于同一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也是新课改下提倡的内容,因为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此种算法的多样化、异化是为了学生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树立自信心。

但是有很多教师把此当作一种目标。

例如,在针对小学数学“九加几”这一课讲解时,教师要求学生对于九加四要列出几种算法,一种:把四分成一和三,一加九等于十,十加三等于十三;二种:利用火柴棒,将九个火柴棒与四个火柴棒放一起,最后查总数;三种:把九分成六和三,六加四等于十,十加三等十三。

最后教师让学生必须掌握全部的方法,这完全理解错了理念异化初衷,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刻意地灌输。

总之,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提升,在经验中升华,在研究中突破,在追求中完善,成为现代教学中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反思,《数学素质教育设计》,1996年。

[2] 刘安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发学生“反思”《数学教育学》,1997年。

[3] 孙瑞清,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反思浅议《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198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