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学习指导1.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大致由五个部分组成:①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等基本理论;②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包括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的操作原理与操作方法;③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与操作;④中央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保证经济和金融稳健运行的原则和方法;⑤中央银行在开放经济中的对外金融关系。

要求学生:①通读教材,认真听课,把握重点,兼顾一般;②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自己在中央银行方面的理论水平;③密切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特点;④认真选读指定的有关著作、教材及其它阅读资料,不断吸收新知识,拓宽思路,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和了解①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及发展;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③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④能应用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的理论分析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③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④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出现。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①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政府融资的客观需要;②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实现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③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实现统一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的客观需要;④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⑤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1.1920年和1922年,分别在布鲁塞尔和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金融会议,对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起到了促进作用;2.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的诞生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1.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使中央银行真正做到以社会的利益为己任,实现一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加强①独占货币发行权;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

①现代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各国中央银行创造和广泛运用了一系列选择性的政策工具。

4.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①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场所;②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这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

可分为两种情况:①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职能。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取这种形式。

②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采取这种形式。

如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

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国内,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也就是所谓的“一身二任”。

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国民经济的计划体制相联系。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4.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共同设立和拥有的中央银行。

1998年7月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亦属此例。

专栏1-1 跨国型中央银行的典型代表: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于1998年7月1日。

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其基本任务是:⑴确定和实行欧共体的货币政策;⑵从事外汇交易;⑶拥有和管理成员国的官方外汇储备;⑷促进国际收支体系的正常运行。

•欧洲中央银行与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组成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其职责是发行欧元,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成员国金融体系的管理提出意见。

欧洲中央银行的特点有:•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央行组成。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保了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比如不可以寻求或采纳欧共体或各国政府的指示,各国政府也不应该试图对欧洲中央银行施加影响。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1.国家所有形式2.私人持股形式(或集体所有制形式)3.公私合股形式4.无资本金形式5.多国所有形式三、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1.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由一个机构统一行使(亦称集权式结构)2.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由不同机构承担(亦称分权式结构)3.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由不同机构交叉承担四、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和分支机构的设置1.中央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①行政办公机构②业务操作机构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④经济金融调研机构2.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①按经济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有利于中央银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货币政策的集中统一操作,受地方政府干预也较少,成本低,效率高。

②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主要弊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成本高,效率低;受地方政府干预多;监管力量分散。

③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底在分支机构设置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了省分行,按经济区划设立了9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分行,它们是沈阳分行、天津分行、济南分行、南京分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武汉分行、成都分行和西安分行。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1.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金融机构①经营原则和经营目标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②不经营一般金融机构的业务③拥有一般金融机构不具有的特权④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保障金融稳健运行和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3.中央银行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负有重要的公共责任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肩负着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①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②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

③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和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力量。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工商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的业务往来仍具有固有的办理“存、放、汇”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资金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议,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它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⑤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分布经济金融信息第二章中央银行的地位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和了解①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和中央银行在其中的地位;②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③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问题;④中央银行与各方面的关系。

一、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1.实物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2.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相伴而行①跨国的金融业务比重越来越大②跨国金融机构迅猛发展③金融市场走向全球一体化3.各国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程度不断增强,国际间宏观管理的合作日益密切①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②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③国际间宏观管理的合作日益密切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①从经济运行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②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③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一、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主控人地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充当主控人的角色。

其调控具有以下特点:1.调控具有有效性2.调控具有广泛性3.调控具有关键性二、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人地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的金融监管人,拥有以下监管权限:1.检查的权力。

通过检查进行监督。

2.管理的权力。

通过制定金融法规、法令对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3.处罚的权力。

通过一系列措施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制裁。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垄断者地位1.货币发行的集中统一性2.货币发行的计划性3.货币发行的经济性四、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地位1.中央银行保管着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纳的存款准备金2.中央银行主持全国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与清算业务3.中央银行可以再贴现、再贷款等方式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支持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它包含两层含义:①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2.中央银行为什么要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①中央银行与政府关心的问题的重点存在差异,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有利于维护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