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概要

植物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概要

一、名词解释: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

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后含物:植物细胞内除细胞质和细胞器以外,还有一些储存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营养繁殖: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上分离,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内起源:植物的侧根原基通常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发生于根的深层部位,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外始式发育: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成熟过程是由外向内进行的,这种发育方式称为外始式。

周皮:某些植物发生增粗生长时形成的次生保护结构。

假二叉分枝:指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假二叉分枝。

异形叶性:同一植株上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叶镶嵌:由于叶在茎节上着生的位置和方向不同,叶柄长短不一,且叶柄可以扭曲生长,致使叶片之间互相遮阴最小,有利于接受光照。

叶的这种排列特性称为叶镶嵌。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

双受精:将两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相融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单体雄蕊: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枚,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

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

四强雄蕊:具有四枚长雄蕊和两枚短雄蕊,如大多数十字花科植物。

异花传粉:经过风力,水力,昆虫或人的活动把一朵花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另一朵花的花柱上过程叫异花传粉。

世代交替:指的生活周期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相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自花传粉:花粉传到本朵花的柱头上。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外至皮层、内达髓部,由薄壁组织构成,具有横向运输及储藏的作用。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称为真果。

假果:子房以外的部分或全部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类果实称为假果。

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长日植物:是要求经历一段白昼长于一定长度,黑夜短于一定长度的时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植物:是要求经历一段白昼短于一定长度,黑夜长于一定长度的时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光补偿点:当光强减弱是,光合速率随之降低,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碳补偿点: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叫做二氧化碳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定的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碳饱和点: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光合速率可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二氧化碳的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包括促进剂、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环境因子单方向刺激而产生的定向生长运动。

感性运动:是指没有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其反应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体表,以水蒸气的形式,向外散失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一词来源于原生质。

原生质是指组成细胞的有生命物质的总称,是物质的概念。

而原生质体是组成细胞的一个形态结构单位。

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中的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统称为后含物。

2、简述根尖分区和它们的特点根尖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各区的特点是:1、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一般长约2~5毫米。

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4、根毛区。

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有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述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过程:有两个精核分别进入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一个精核进入卵细胞后与卵核融合形成受精卵,形成二倍体合子,将来发育为胚。

另一个精子进入中央细胞,精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

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一方面,精细胞与卵细胞的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通过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性,既加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又为后代中可能出现新的遗传性状、新变异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受精形成了三倍体的胚乳,为被子植物过特有,它同样兼具双亲的遗传性,合子及胚是在独特营养组织的哺育下发育,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

过程中被吸收)。

这样,可以使子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为广泛。

因此,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在植物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4、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由合点端有功能的一个大孢子经过3次连续有丝分裂形成,最初8个核分为两群,每群4个核,一群在胚囊的珠孔端,另一群在合点端。

然后,珠孔端那群产生构成卵器的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以及一个上极核;合点端那群形成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下极核。

上、下极核都属于中央细胞。

所以成熟胚囊为8核、7细胞的结构。

被子植物大约有70%以上的科其胚囊属于这种发育类型。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的发达和分化、配子体进一步退化6、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以果实自身的机械力量散布种子、适应人及动物的传播、适应风力的传播、适应水力的传播7、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茎和叶:草本,常具辛辣味。

单叶,基生叶常呈莲座状,茎生叶互生,无托叶。

花:总花序状。

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蜜腺生于花托上,常与萼片对生。

子房1室,被假隔膜分为假2室,横切面上有2个侧膜胎座。

果实和种子:角果(长角果和短角果)。

种子无胚乳,胚弯曲。

8、百合科的主要特征单子叶植物纲,大多数为草本,少数为木本。

地下具鳞茎或根状茎,茎直立或呈攀援状,叶基生或茎生,茎生叶常互生,少有对生或轮生。

花单生或聚集成各式各样的花序,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各部为典型的3出数,花被片6枚,花瓣状,两轮,离生或合生。

雄蕊6枚,花丝分离或连合。

子房上位,常为3室,蒴果或浆果。

产于温带和亚热带。

我国各地均产,以西南地区最盛。

9、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植物吸水一个原因就是根压的作用,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蒸腾使叶片细胞失水,渗透压增高,水分在细胞间自由扩散,这样对周围细胞的水就产生了拉力,也就是蒸腾拉力。

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的过程为被动吸水。

根压吸水称为主动吸水,蒸腾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一般情况下,植物进行着蒸腾作用,水分子的吸收主要由蒸腾拉力引起,只有在春季叶片尚未展开或蒸腾速率很低的情况下,根压才是吸水的主要动力。

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观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

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

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a.根表皮上有根毛、气孔,茎则有气孔无根毛;b.根具有内皮层、和中柱鞘,内皮层有凯氏带,茎中多无明显的内皮层,均无凯氏带和中柱鞘;c.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不同,根是相间排列,茎是相对排列;d,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茎中为内始式;e.茎中有髓、髓射线,根中央多为后生木质部占据,仅少数植物根有髓,但无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和茎中也基本一致,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5、植物的叶由那几部分组成?植物的叶是如何适应干旱的环境?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旱生植物的叶一般具有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的明显特征,通常向着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类是对减少蒸腾的适应,形成小叶植物,其叶片小而硬,通常多裂,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也厚,甚至于形成复表皮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常密生表皮毛,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于上下两面均有分布,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如夹竹桃;另一类是肉质植物,如芦荟,其特征是叶肥厚多汁,在叶肉内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储存有大量的水分,以适应旱生的环境。

6、植物的叶有那几部分组成?沉水植物的叶是如何适应水生的环境?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对于沉水叶,环境中除空气不足外,光照强度显然也不够,因此为适应水生环境,沉水植物的叶的结构与旱生植物的不同,其叶片的结构特点是: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7、植物的花由哪几部分组成?虫媒花是如何适应其传粉媒介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浓厚的芳香或其他气味,有丰富的蜜腺。

花粉粒通常较大,表面粗糙,有刺或突起,具有黏性,这些特点有利于昆虫往来穿梭于花中时黏附花粉,起到传粉的作用。

8、植物的花由哪几部分组成?风媒花是如何适应其传粉媒介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风媒花一般小而不鲜艳,花无香气,常无蜜腺,花粉体积小、质轻,较干燥、表面光滑,便于被风吹到相当的高度与距离相当远的地方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