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试技巧一、考前复习要注意的事项1、通读:结合考试大纲,先通读一遍教材,不要求记住,书中的内容能理解即可,只要了解本书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书本的结构,勾勒教材的框架,目的是对书有全面的、整体的了解,有利于下一步学习。
这期间可到《注安之家》聊天室听听在线讲座,加深印象。
2、精读:对教材仔细阅读,依照考试大纲,分辨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尽量多记住一些内容,方法要善于归纳总结,既要掌握总体结构,又要掌握微观的问题,对认为重点的内容和自己未完全掌握的部分要在书中标记,以备后用,或者带着问题到《注安之家》聊天室与网友们共同学习讨论。
管理和法规相对比较简单,内容少,容易理解,按照教材的结构顺序学习即可,注意不要紧盯着法规规定本身,书种对法规的意义、目的、立法原则、特点等等其他总结归纳的内容也很重要。
因考题为选择,因此不必完全背下来,头脑要清晰,能分清问题的层次结构,能在几个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就可,教材中的大小标题很重要,相互间不能混淆。
对于安全技术涉及面较广,内容枯燥乏味,很难看下去,这部分的难易跟个人的安全从业经历和基础有很大关系。
先选择通用部分学习,以理解为主,然后根据自己专业和熟悉的行业选择专业部分,而其他不相干的专业方面如飞行、交通等就不再看了,注意矿山的防爆分类要看一下。
案例是前三科的综合运用,既包括法律法规内容,又有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部分的内容,并且是简答和论述题,对内容的掌握要求高,重要部分基本上要背下来。
首先是事故分类、事故类型、事故相关的法规标准要了解,要掌握,事故调查、分析、事故报告整套的内容。
最好列出事故案例的步骤,按步骤编写几个熟悉的案例,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对每一步骤应该怎样有详细的了解。
朋友们可参加《注安之家》聊天室组织的在线案例分析活动,网友们通过在线分析,主要目的是理清事故预防、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事故分析、性质认定、事故教训、整改措施、和事故报告的编写各步骤的要点,不管考题出在哪一部分都有应对。
3、练习:做题阶段,《注安之家》聊天室每年会在考试前集中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进行线做题,考试前十天停止做题,将题目发到各论坛的注安之家专版。
网友们也可以通过论坛搜集下载一些模拟试题练习,做题时不要看答案,完成后与答案对照,对的部分放过,错的部分要理解,有问题返回教材中相应部分重新看。
通过练习熟悉题型,检验学习效果,加强记忆。
二、考试技巧推荐1、考试前一天集中看第一门,尽量多记,主要看精读时划出的部分。
考完一门后不要再考虑答题的对错,也不要对答案,马上复习下一门要考试的课程,力争在考试前将主要内容过一遍。
2、考试时要冷静,能确定的答案,答题;不能确定的不要浪费时间,先选你觉得最合适的答案并在题上做记号,在答完卷字后在对不能确定的重新考虑分析,再确定答案。
3、对于案例,首先分析想考哪部分,然后仔细回想教材中相关的部分,力求不漏要点,日常工作中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报告往往与教材有差异,答案却依据书本,因此切记要紧扣教材。
4、全部考试结束后,大家可放松一下,有时间的朋友可将考试的心得在《注安之家》聊天室交流交流,有助于后继的考生们掌握复习考试的技巧,少走弯路。
注安的考试已经是第二年参加了,把我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跟大家共享一下吧:首先,最重要的是看书。
我自己感觉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还比较感性一点,看一遍容易有个印象,因此,所有的精力全放在了前三门上,案例只是瞄了几眼,结果考完试再回想一下,案例的题全是书上。
今年的精力全放在了书上,题虽然出得比较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
看书还是令我收益匪浅。
其次,有选择的做题。
做题不要求多,主要是理解。
每一个题都可以带出来许多相关的知识点,结合着题,再到书中找相关的知识。
对照着书上的讲解,再回味所作的题,确保题中所述的知识点已熟记于心。
第三,有目的的交流。
今年最大的收获也就是认识了净月、静听、树、卧梅和注安之家的一帮朋友们了。
在注安之家里,听大家在线交流,很受启发,比一个人看书要生动、有趣得多。
书上的知识,在这里变得活了起来,不用记,它自己就钻到脑子里去了。
第四,考前放松。
复习了若干天,唯一的感觉是累,考试前一天,彻底地给自己放了半天假,放松一下神经,然后,溜溜达达的逛到了教室。
轻松应对,绝对应该。
第五,答题时先简后易。
读书读了若干年,大大小小的考试也经过了若干场,我一直奉行一条:先拣会做的来。
试卷拿到手,从头到尾翻一遍,哪个会就来哪个。
然后再挑稍微难一点的。
这样子,一般不会让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溜掉。
至于不会的,本来就不会,放在后面,蒙点是点了。
谈谈我的心得本人无意参加注安考试,因工作的特殊性“被迫”报了名。
到网上浏览时又于无意中走进“中国安全生产论坛”,在这里知道了UC聊天室进而知道了有个“注安之家”,后来又知道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我的学习热情来源于注安之家,所以我非常感谢“注安之家”的朋友们!考试结束了,我也想把我的学习考试心得说出来,供将来参加考试的同仁参考。
一、首先要给自己定个目标:特别是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朋友,实力强的有可能一次全部通过,多数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无论你报考几门,应该给自己规定必须通过的科目,其他可以算是为第二年参加考试打基础。
这样你学习起来可以有所侧重,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认真听讲座:特别对象我这样的外行人参加考试更为重要,结合听讲座通读教材,可分清重点与非重点。
为后来的复习打下基础。
三、多做题:做题与看书相结合,特别是做题时不要看答案,做完后再对答案,这样一来可以看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自己打打分,二来可以将做错的题再和教材核对弄清错在哪里,下次做题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多交流:充分利用“注安之家”聊天室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在“注安之家”的在线交流可以从不同行业的安全专家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在“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资料(特别象我这样不愿归纳总结的懒人尤为难得,孤独的树制作的讲座幻灯片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对“树”深表感谢!)五、考试方面:考前几天集中精力浏览一遍教材,特别是通读时划出的重点和各章节的大小标题,以便考试时遇到疑难便于回忆问题的出处。
做答时先易后难是大家共知的,对案例分析试题细读题目和要求非常重要,拿到试卷不要急于做答,先细读题目,然后根据掌握的知识全面做答。
在这科我信奉高考时我的政治老师教我的“多答胜于少答”这句至理名言。
(仅限于此科的做答)因本人考试不是很理想所以也总结不出更多更好经验供大家参考,让专家门见笑了。
冷静之后话考试,请大家补充考试完了,冷静了。
感谢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冷静之后,我想继续把我的学习和考试体会提供给大家,只希望以后能给“注安”路上的同仁们提供一点点参考,我就心满意足了。
第一条体会:报考:想好了,为什么要报考,千万不要盲从,记住,安全工作不适你想象的那样潇洒,我干了多年的安全工作,体会出了六个字“没意思、有意义”,正因为有意义,我才执着的做着我的工作。
如果你是为了工作,你一定会充满信心,否则最好不要报考。
假如你选择了报考,一开始就要就必须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的计划和目标,不要期望临阵突击,特别是新参加考试的朋友,努力扎实学习的可能一次全部通过的几率很大,如果没有扎实读书,或仅仅*模拟题,想一次通过是很难做到的,第一次报的,应当四门都报,并确定重点通过的科目,如果时间足够,一次通过,如果通过不了的,可以为第二年考试打基础。
但是,我建议你第一次把案例通过,这样你第二年的压力就会小得多。
第二条体会:认真看教材:对教材仔细阅读理解非常重要,是考好的基础,要看大纲,但不要依赖大纲,尽量多记住一些要点内容,归纳总结,对认为重点的内容和未完全掌握的部分要在书中标记,以便复习,今年的考题就有一部分在了解内容里,应当注意。
考试的内容全部在书上和书上提到的法律法规,如果你是从事安全监督管理的,读书不困难,只是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
但如果你是外行人那就要下点功夫,分清重点与非重点,为学习和复习打基础。
千万不要迷信培训班,因为是教考分离,讲课的老师也不过是蜻蜓点水。
第三条体会:学习实战方面:看书要细、做题要勤。
看书一定要细,细到概念、原则、基本数据记忆清晰;做题要勤,要结合看书自己出题,出的题放一周以上,做的时候不要看答案和书,做完后再认真评改,总结错的原因,这样就可以看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避免考试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的综合性很强,前三门是基础,特别是常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该背的必须背会,并且会应用,平时多看,多练,多总结,应该没问题。
技术内容广泛,看书只是一个方面,要通读,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细节,你一定不会有问题。
第四条体会:多交流:充分利用网站的论坛,和大家交流体会,会有很多收获,当然,你也可以到其他网站看看,如“注安之家”等。
在网络的交流中,你可以从不同行业的安全专家那里学到很多知识,找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资料。
比如我,一边寻找需要的资料,同时也把我总结的资料奉献出来共享,我本人提高了,对大家也有了一点点帮助,我感到快乐,因为,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安全事业。
第五条体会:考试方面:考试成绩好坏,关键是你把书通读细读了没有,不要期望临阵磨刀。
平时学扎实了,考前集中精力浏览一遍教材的重点和书上的记忆点,如数据、法律法规、标准的要点等,以便考试时答题准确、引用得当。
做答时先答自己熟悉的,然后再答不熟悉或有疑问的。
对于选择题,即便是不太熟悉或模糊的题,应当相信积极地第一感觉,有时第一感觉往往是对的。
比如我今年考试中就改错了至少21题,很遗憾。
对案例试题,认真审题非常重要,拿到试卷千万不要急于做答,也不要一看题目先下简单的结论,一定要读懂了再下笔。
如果需要和时间充足,你可以把需要的法律法规、标准写在答卷上,回答问题抓住要点,宁多勿少。
以上是我考试之后的一点体会,不一定全面,仅作参考,请考友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