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作业布置
P13:1、3、4
5.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使 用,要注意区别。
物理学中通常把瞬时速度简称为 速度,其大小称为速率。
说明:V1=3m/s和V2=-4m/s的意义,并比 较他们的大小。
V1<V2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1.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2.速度=位移/时间,而速率=路程/时间; 3.速率总是大于等于速度。
例: 1.一物体以速度υ=2m/s作匀速运动,则:
1)前2s内的 =? 2m/s
2)第2s末速直线运动,已知:经前4s时间发 生12m的位移时速度达到8m/s,紧接着作3s的匀速运动,以后又 以10m/s的平均速度通过20m的位移。问: 1)在前4s内的 =? 2)第6s末的即时υ=? 3)前7s内的 =? 4)全程的 =? 3m/s 8m/s
30
2900
归纳总结:如何判断谁运动的快?
方法1: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谁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短。
方法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谁通过的位移大。
一、平均速度

1.定义: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v

s t
2.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 方向相同,但不一定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3.单位:SI制中,速度单位是:m/s (米每秒) 4.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某段的总体快慢,但其中的 运动情况仍然未知 【特别提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初中定义的“速度”应该称为“平均 速率”
t
缺陷:1.不能反映运动的方向 2.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分析讨论: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初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 公路行驶 B公共汽车沿平 直公路行驶 C火车沿平直轨 道行驶 D飞机在天空直 线飞行 0 0 500 20 10 30 100 100 1250
500
t1 t 2
2)若AB=BC,则用 1, 2
表示的
AC ?
21 2
1 2
3)若t1=t2,则用 1 , 2 表示的
1 2
2
41 2
AC ?
4)若AB=3· BC或t1=1/3·2, t 则AC段的平均速度又怎样?
1 3 2
1 3 2
课前练习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课前练习2
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位移就 是路程; B.几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它们的位移可 能相同; C.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的位移时,他们的路程 也是一样的; D.位移的大小就是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量。
课前练习3
小球从离地板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 在离地板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 程和位移的大小是( B ) A.7m,7m B.7m,3m C.5m,2m D.5m,3m
位移的方向呢?
主讲人:梁杰宁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 速度。 s
v
4
4.一汽车在一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 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第四秒内通过5m,则最初2秒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_ _ _ _7.5m/s _ _ _ ; 最 后 2 秒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____ 12.5m/s 10m/s __________;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36/7m/s 56/9m/s
5)已知在最后0.5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在这前的1.5s
内的平速均度为多少? 25/3m/s
3.一质点在直线ABC上依次运动,已知: AB段平均速度 为 1 ,BC段平均速度为 ,相应的时间为t1,t2,则:
2
1)AC段的平均速度=?
AC
1t1 2t 2
讨论与交流: 怎样细致地描述物体运动过程 中通过某点时的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运动过程中通过某点时(或某一时 刻)的速度。 2.实质: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的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 3.矢量性: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的运动 方向(即轨道的切线方向)
4.单位:SI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每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