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对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环境创设的刺激策略、水平介入的影响策略、垂直介入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学前教育界的新名词。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环境和内容,使资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模仿、合作、学习,强化其交往意识,体验交往的乐趣,并促进幼儿的角色定位能力的发展。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对西安几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实施、记录以及反思评价每一个环节进行实践探索与研究,提出以下策略:
(一)环境创设的刺激策略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通过环境刺激让幼儿树立交往的意识,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有效的环境刺激要求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注重以下四方面的原则:
首先是丰富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内容、活动材料等,当幼儿进入此区域,环境的丰富性能够激起幼儿愉悦的心情,幼儿与环境之间产生充分的积极的交互影响,为活动中激发幼儿树立交往意识奠定了基础。
如教师偶然听见幼儿之间的对话“幼儿园真好,我们可以一起玩,我们一起吃饭、睡觉,如果有个超市,那就更好了,我们可以一起购物,里面啥东西都有,大家就不用回家了。
”教师及时对此进行反思,根据班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角色区设置了“美食美客便利店”,为幼儿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类商品的包装盒或袋子,并将购物时应遵守的规则,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需要的礼貌用语,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融入其中。
通过各种操作,满足了幼儿的现有需求,同時也体验了团结协作、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其次是全面性原则。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教师要将幼儿交往态度、交往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意识的渗透到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使两者能够有机的整合。
如教师设计某一区域活动之前,应充分考虑此活动的设计意图,对提供的材料、环境的布置等进行系统的规划,精心营造利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环境。
然后是整齐性原则。
创设秩序井然、整齐的区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的情绪趋于平静,对幼儿的合作、遵守规则、谦让等社会交往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是变化性原则。
环境的内容应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而进行变化、更新。
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兴趣,以产生交往的内在动机,习得更多的交往技能。
如角色区“小厨房”的活动,当部分幼儿出现“制作比萨”的欲
望时,教师就应增添各种口味比萨的图片、烤盘、皱纸、纸条等适宜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受到新事物的刺激,能更好的融入活动,参与其中。
(二)水平介入的影响策略
水平介入的影响策略即教师以同伴的角色介入到幼儿之中,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有效的水平介入要求教师具备两种能力:一是掌握幼儿之间交往的基本技能。
如幼儿间的交往是怎样开始的,又是怎么维系的;幼儿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等等。
二是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
如大班“尚饮吧”区域活动中,依依像模像样的给琪琪做饮料时不小心把琪琪的衣服弄脏了,琪琪生气地把饮料扔到地上。
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水平介入启发幼儿,“依依,当你不小心弄脏了小朋友的衣服,我们一起来想想,应该和小伙伴说什么?”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区域活动,并邀请琪琪当调饮师,给教师做饮料。
教师找理由生气地把东西也扔到地上,同时问“琪琪,你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大家都像我刚才那样子,还能一起玩吗?”教师引导幼儿由直观的情感认识学会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让幼儿产生移情。
教师通过以同伴身份的介入,有效的避免幼儿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与他人合作中“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合作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
(三)垂直介入的指导策略
垂直介入的指导策略即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幼儿之中,以启发幼儿习得交往技能。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做到适度和适当。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同伴交往遇到问题,向教师提出援助时,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急于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而是本着指导的原则给幼儿留出尽量大的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建构区里孩子们用泡沫积木进行自由的拼摆,教师观察到两位小朋友因为争夺泡沫积木而发生争吵,教师就可垂直介入,恰到好处的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协商的方式,“你们都想玩泡沫积木怎么办?”“商量的语言应该怎样讲?”具体应如何解决现有问题则交给幼儿自己思考。
幼儿在此基础上,可能想出轮流使用泡沫积木的办法或者一起合作的方法等等。
幼儿在学会协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很容易将已有解决问题的经验迁移到另外的区域活动中。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水平介入与垂直介入相结合,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