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ppt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ppt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 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能够进行 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课改带来的变化
⑴学校的变化 ①课改使学校的凝聚力增强。 ②课改使学校又找到了新的发展平台。 ③课改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④课改培育、锻炼了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有水平 的管理者。 ⑤课改确立了学校教科研应有的地位,校本教 研制度的重构成为新一轮课改关注的重点。
(2)教师的变化
①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 ②教师精神面貌的变化 ③教师心理认识的变化 ④教师研究方式的变化 ⑤教师专业意识的变化
2、课程设置:强调人的发展。 3、课程目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强调对事物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 较好的目标) 4、课程编制:学习是为了走上社会。
5、知识内容:强调知法:
口头评价法 发展性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成长树评价法 开放式评价法 跟踪式评价法 两分多元评价法 发展性教学指标体系评价法
五、探索“评价”新途径
评价策略:
注重过程 促进发展 体现开放 强调多元
强调多元
学生自评
家长评
教师自评
学生
教师
教师评
学生评
同行评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关注“课堂”新变化
(一)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化” (三)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 (四)课堂教学体现“情感化” (五)课堂教学体现“趣味化”
四、改变“教学”新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教学 创意性教学 活动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 体验性教学 情境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
第六,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
第七,重新确立直接经验的价值,构建间接经 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八,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 课堂运行体系。
第九,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教材”新优势
优势一,密切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优势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优势三,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
(特点:快、热、急) 3、新课程改革是创新的。(口号、名词、
内涵) 4、新课程改革是从上到下的。 5、新课程改革是行动研究式的。
对这次课改的认识
6、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 7、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大众教育思想 8、新课程强调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和培训
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体验“课标”新理念 二、发挥“教材”新优势 三、关注“课堂”新变化 四、改变“教学”新方式 五、探索“评价”新途径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 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 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 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 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 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 习过程。
四、改变“教学”新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实践学习 构建学习 体验学习 综合学习
四、改变“教学”新方式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组织者 合作者 引导者 参与者
学习者 发现者 欣赏者 开发者
研究者 反思者 创新者
五、探索“评价”新途径
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3)学生的变化
①学生喜欢看书,喜欢提问题、问问题;
②学生的学习开始由“被动”转向“主 动”;
③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向“乐 学”;
④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转向“探 究式”、“体验式”;
⑤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和自身 的实践体验。
这次课改强调什么?
1、指导思想:强调大众教育。(教育为大众, 科学为人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
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积极性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 性的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 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 的途径。
6、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7、教师的角色:教师已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 8、教学方法、评价改革
⑴重视主体性,强调参与性。(话题) ⑵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⑶鼓励创新,敢于挑战。 ⑷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对这次课改的认识
1、新课程改革力度是很大的。 2、新课程改革是激进式、时效式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卜相桂
Email:jysbxg@ Mobile:0510-8200411
实验区总体情况介绍
1、总体实验思路 ⑴培训引路,观念先行 ⑵制度保证,规范运行 ⑶课题带动,以点带面 ⑷课堂为本,研讨深化 ⑸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实验区总体情况介绍
一、体验“课标”新理念
第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第二,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义务教育
的特点 第三,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第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课程要重
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 虑计算机(计算器)对学习的影响
一、体验“课标”新理念
第五,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 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重心: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
纠正:
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 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 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 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忽视评价价值 多元、多向等种种弊端
五、探索“评价”新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