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李某,男,36岁,发现血糖升高2月余,空腹血糖6.3~7.4mmol/L,餐后血糖12.6mmol/L,服“二甲双胍”2片,3次/日,B超示:脂肪肝,肝功能alt,ast升高,现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全身乏力,嗜睡,口中异味,纳眠可,小便黄,大便调。
舌淡苔黄腻,脉弦。
诊为消渴、证属肝郁化火,耗津伤液、治以疏肝清热,生津止渴,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4g、白芍12g、制香附14g、川芎10g、枳壳14g、陈皮14g、甘草10g、青皮10g、金钱草30g、花粉30g、黄芪30g、苍术15g、决明子30g,6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口干,乏力较前减轻,体重下降4斤,余症如前。
如上方继服10剂。
三诊:现:小便黄,余无不适。
如上方继服一月。
四诊:病人无不适,多次查血糖(6±0.5)mmol/L。
按:米老师认为本病应属消渴病范围,而肝郁气滞也是其基本病机之一,《内经》云:“木郁达之”,治疗上应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
《证治准绳》中云:“然消渴之病……使道路散而不结,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己矣”。
通过调畅气机,疏通血脉来治疗消渴。
肝失疏泄,郁而化热,生燥伤阴,耗伤正气,可致口干、多饮、消瘦等消渴病症状。
同时气机紊乱,气血津液代谢失调也是消渴原因之一。
故用柴胡疏肝散诸药疏肝清热,生津止渴。
加青皮加强疏肝理气之功,花粉生津止渴,黄芪以补肺、肝、脾、肾之气,金钱草、苍术、决明子化湿消脂。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之效。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签名:
年月日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