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3)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3)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3)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B.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其中首霸中原的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5.图片见证历史。

以下图片反映出道教在古代中国影响的是A.B.C.D.6.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当时战败的前秦统治者是A.孙权B.司马睿C.王猛D.苻坚7.“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B.马来半岛C.孟加拉湾沿岸D.欧洲8.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A.A B.B C.C D.D10.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急剧变化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2.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13.与“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秦始皇、汉武帝D.王莽、刘秀14.“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A.战争频繁B.制度变革C.百家争鸣D.王位世袭15.最近穿越题材电视剧《庆余年》热播,假如你也穿越时空,回到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半坡村。

在这里生活,最可能见到A.干栏式房屋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出土的稻谷D.铜鼎1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17.下图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应出现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8.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到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其观点的是①冶铁术②指南针③造纸术④火药⑤活字印刷术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1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这首诗中的场景出自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肃宗统治时期20.“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D.实现了国家统一21.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22.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争战不休。

结束这一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23.“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4.关于我国古代王朝的名称、建立者与都城,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朝——禹——阳城B.商朝一汤一毫C.西周——周武王——镐京D.东周——周厉王——洛邑25.毛泽东曾说:“人常说・秀オ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楚汉之争C.光武中兴D.大一统二、材料综合题26.改革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的政治家”,是因为他推行了什么变法?这一变法对秦国有什么深远影响?(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这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4)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7.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材料二: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曾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的礼物是孔子像。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材料二中复旦校方为什么选择孔子像作为赠送给切尼的礼物?(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4)材料四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诗词是与中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阅读下面这段毛泽东的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请回答:(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2)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

(3)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建立元朝的是谁?【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春秋时期,“耕”“牛”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可以佐证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故C符合题意;A项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B项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项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表述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B解析: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他们已经会打制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

从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项不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C项不合题意;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

这里需要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

据所学,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会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进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有了原始农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垦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会制作彩陶,居住半地穴是房屋。

4.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A符合题意;BC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首霸中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5.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反映出道教对社会深远影响的图片是青城山。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青城山是全球道教天师道的圣地,A符合题意;云冈石窟与佛教有关,B排除;龙门石窟与佛教有关,B排除;借花献佛与佛教有关,D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