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心理及其行为规律性

群体心理及其行为规律性

19
四、群体基本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 (一)角色 • (二)群体互动分析 • (三)群体规范 • (四)地位 • (五)凝聚力 • (六)群体规模 • (七)士气
20
一• 1. .角群色体角色的种类
• 2.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 角色: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 为模式 。
典型初级群体:家庭、
朋友、亲属和复杂组织中 的非正式群体,如战友、 工友、农友
典型次级群体:学校、 工厂、公司、军队、政府 机
14
二、群体的类型
(四)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依据身份归属划分
所属群体
参照群体
成员身份所属的群 体,规定着成员 的身份及日常行 动。
社会中对我们意识我们 是谁、我们如何看待 自己、以及我们如何 与外界交往产生影响 的群体。叫参照群体 。
• 群体角色三种表现:自我中心角色 、任务 角色和维护角色。
• 自我中心角色对群体绩效消极作用;任务、 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
21
1、自我中心角色: • 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 • (1)阻碍者,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 (2)寻求认可者,表现成绩以引起注意; • (3)支配者,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不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 (4)逃避者,漠不关心,似乎与己无关,不做贡献;等。 2、任务角色: • (1)建议者,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 (2)信息加工者,搜集有用信息的人; • (3)总结者,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 (4)评价者,帮助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 (1)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 • (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 • (3)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 • (4)监督者,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2)友谊型群体 (Friendship group) :基 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 群体 。
12
二、群体的类型
(二)内群体与外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1906年提出,试图通过这两个概 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局外人的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内群体
对内群体的理解
概念:
群体成员 对其有团 结忠心亲 密及合作 感觉的群 体,即成 员在心理 上自觉认 同并归属 于其中的 群体。
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两人或两人以 上的集合体
拥有一定规范 行为互相制约
在情感上互相依赖 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分工协作
6
一、群体的概念要素及加入群体原因 (二)要素
7
一、群体的概念要素及加入群体原因
(三)加入群体的原因: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满足的需要: 1.安全需要 2.情感需要 3.尊重和认同需要(如地位权力等) 4.共同完成任务的需要
三、群体之间互动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性 1、竞争 2、合作 3、冲突
2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要素及加入群体的原因 二、群体的类型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四、群体的特征
3
授课方法:案例+讲授
• 重点:1、群体概念、要素

2、群体类型的理解

3、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4、群体的基本心理和行为特征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主讲教师:郑春
内容提纲
群一体、群心体理基及本行的为心规理律及性行为规律性
1、角色 2、群体互动分析(人际关系)3、群体规范
4、地位(权力) 5、凝聚力 6、群体规模 7、士气 二、群体内部互动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性
1、群体压力 2、从众行为 3、群体决策(1)冒险转移(2)创造心里(3)群体思维 4、非正式组织 5、社会助长效应 6、社会惰化相应 7、群体协同效应 8、去个性化行为
25
5、结合体(coalitions) 一些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 而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的簇。
6、小集团(cliques)是指更为长久的、群体成员之间 存在友谊关系的非正式群体。
7、明星(stars) 指社交网络,关系网最密的人。 8、联络人(1iaisons) 联系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但自
己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簇的人。 9、桥梁(bridges) 指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
• 第三阶段: 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 同时也表现除了 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 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 时, 这阶段就结束了。
• 第四阶段: 执行阶段: 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 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 了。
•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 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 束时, 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 了共识。
9
二、群体的类型
二.群体类型分类1
分类2
分类3
分类4
划分标准 类型
群体成员组成 特点是否一致
同质性、异质 性群体
群体规模大小
大群体、小群 体
群体是否实 群体是否开
际存在

假设群体、 开放群体和 实际群体 封闭群体
划分标准 类型
分类5 群体构成原则 和方式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分类6 成员对群体的 心理归属来划分
18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 • 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但这些在第一个阶段中不太容易
发生改变。 • 即使有群体成员有新的想法提出,大多也不会被付诸行动。 • 这个阶段群体的运行是处于一个平衡的阶段 • 第二阶段: • 群体发展到寿命周期中间阶段时,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和完
成任务目标的紧迫,认为必须迅速行动,对原有运行方式做 出改变。 • 放弃旧思维方式,采纳新见解。群体运行进入新的平衡,效 率更高的阶段。 • 第二阶段发展到最后,以最后冲刺迅速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
13
二、群体的类型
(三)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
1、初级群体
2、次级群体
也叫直接群体、基本群 体、首属群体。是成员之 间相互了解相互熟悉,因 而以感情为基础而结合成 具有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也叫间接群体、次属群 体,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 定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 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 关系的社会群体。
2、非正式群体
含义: 为了满足工作或生活中某种 需要而结合成的群体。
• 成员关系松散,也不一定以组 织目标为群体目标
特点: • 共同利益、爱好、相似背景 为基础 • 内部有不成文的奖惩制度 • 内聚力、自卫性、排外性强 • 有带头人物 • 成员信息渠道灵敏 • 成员具有重叠性
非正式群体常见类型:
(1)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在利益型群体中, 大家是为了某个共同关心 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来 的。
社会生活中,我们的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并不一定完 全重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们参照的群体并非是 我们的所属群体,但可以按参照群体标准来要求我们,参 照群体对我们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 如“党”与“非党积极分子”。
15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塔克曼群体发展阶段(五阶段模型)
16
22
(二)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1、群体发展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重要性 (1)形成阶段,监督者和建议者有助于群体奠定良
好基础;前者使每个成员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后者可以为群体提出努力方向。 (2)在风暴阶段,总结者、信息加工者、协调者和 折折中者的角色可以帮助群体解决不可避免的冲 突,顺利进入正常化阶段。 (3)在群体正常化和发挥作用阶段,任务角色和维 护角色都很重要。
24
二• 1..群群体互体动互的分动析工分具 析
• 2.群体互动分析的主要概念 (一)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 1、“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2、社会测量法(Sociometry),通过面谈或问卷,发现组织成员喜欢谁或
不喜欢谁,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不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 3、社会关系图(Sociogram),利用面谈或问卷得来的信息,用图示的形
(3)人际群体:维护角色多,任务角色少。管理者扮演任务 角色,以免成员自我陶醉,耽误任务完成。
(4)无序群体:多数成员只顾自己,而很少关心任务及人际 关系。最没有绩效的。管理者需要既扮演任务角色又扮演 维护角色,一般是先着重任务角色,待群体有几次成功经 验后,就可以削弱任务角色而更多地注意维护角色。
式表示组织成员的社交偏好的图形。 (二) 群体互动分析的主要概念 1、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在一群特定个体中存在的一系列特殊联系 2、簇(clusters) 是指存在于社交网络之内的群体。 3、规范性簇(prescribed clusters) 正式的群体,如一些部门,工作团
队,任务小组或委员会。 4、自发性簇(emergent clusters) 非正式的,非官方承认的群体
• 难点: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2、 群体的基本心理和行为特征
4
一、群体的概念要素及加入群体原因 案例导入:
5
一、群体的概念要素及加入群体原因
(一)定义 1、含义(老师给出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
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 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或者共同利益。 2、群体概念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