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远镜常识

望远镜常识

A。

极端的问题——“这台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吗?”--购买天文望远镜前,请保持合理的期望值!经常碰到顾客问的问题是“这台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吗?”或者更为极端的“这个望远镜能看清楚火星表面吗?”。

我们的答复是:如果有人说“能”,那是扯淡。

如果一台100来元的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的细节,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花上百亿元发射嫦娥飞船到月球去干什么?光学产品是烧钱的。

一个中档的天文望远镜目镜镜头可能就需要500元。

合理的期望值是:这种价位的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环形山的形状,能看到土星的光环和几个主要的卫星。

B。

天文观察是个技术活,对于那些连望远镜如何调焦都不知道的顾客,你别期望一下子能看到月球环形山或者土星的光环。

顾客经常问的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是“这个望远镜为啥什么都看不到呢?”我的神啊!望远镜不是电视机,按下开关就能自己显示图像。

望远镜更像是一件乐器,花的时间越多,体会到的细节就越多。

如果连最基本的调焦都不熟悉,我只能请求你饶了我吧!最简单的步骤是:初次使用,先在白天学习看风景,熟悉使用后再做天文观察;不要认为自己一拿到望远镜就可以在晚上做天文观察哦!天文观察受到大气层环流、天气、城市环境光线影响非常大,城市路灯光线往往比星星还亮。

开始学习使用时,配件越简单越好。

所以您只需在天文望远镜镜筒上加一个H20标号的目镜,先不加其他任何部件,学习得循序渐进呢;对准500-1000米左右的显著景物,将镜筒调到最短焦距,然后看目镜,慢慢、慢慢调手轮,直到看到图像为止,然后微调清晰度。

熟悉使用后,然后您就可以试试其他镜头、配件的功效和使用了。

学会白天看景物之后,您再多看看网上资料,尝试做天文观察哦。

B。

2个经典问题——“这个望远镜能看多远?”与“这个望远镜放大倍数多少?”在我们望远镜的客服工作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两个——“这台望远镜能看多远?”和“这台望远镜能放大多少倍?”你是不是正好想到了其中一个?这两个问题的问法其实都是错误的,别人一听就知道提问的人肯定是个门外汉。

首先说第一个经典问题,我一般会这样反问:“你认为人的肉眼能看多远?”提问者往往会说:“我也不知道。

”但我相信他心里肯定认为人的肉眼最多看几公里了不起了。

这时我会告诉他:“你看天上的月亮,那是在38万公里以外;你看天上的太阳,那是在1.5亿公里以外;你看到的满天恒星最近的都在几光年以外,而你能看到的最远的天体——”在这里我会停顿一下,让提问者能够重新整理一下思绪,“是著名的仙女座大星系,它远在220万光年之外!人眼尚且如此,你说望远镜能看多远呢?”一般正确的理解是:“这台望远镜能看到多暗的天体?”望远镜看到暗天体的能力叫做“光力”,望远镜光力的大小与其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光力越强。

所谓口径,顾名思义就是这台望远镜进光口的直径,对于折射镜而言就是物镜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不过,衡量光力大小如果直接用口径的话不够直观,因此我们又定义了一个概念,叫做“极限星等”,简单理解就是这台望远镜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能看到多暗的星,这样就非常直观了。

显然,极限星等也是取决于望远镜口径的,口径越大,极限星等也就越大。

这里有一个“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是指一个观测设备(比如人眼或者望远镜)分清目标细节的能力,当给定一个观测设备以后,它的分辨率就固定了,这时它能不能分辨出一个物体,就取决于这个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它离观测设备的距离。

我们可以这样来直观的理解:你从很远的地方向我走来,一开始我只能看到天边出现了一个人影,慢慢的能分清你的四肢,再近一点才能看清你的五官,等你走到我身边时,我才能看清你眼角的鱼尾纹。

而对于天文望远镜,由于它观测的目标都是天体,因此其分辨率被定义为能分清天球上最近的两个点之间的角距离。

望远镜的分辨率也是与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那么,对于第一个经典问题,最准确的问法就是:“这台望远镜的口径多大?”再说第二个经典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很多人以为给定了一台望远镜之后,其放大率就是固定的,殊不知,根据后端的目镜不同,这台望远镜的放大率是可以变化的。

放大率取决于望远镜的第二个重要参数——焦距(用字母F表示,有的厂商也可能用f表示),其具体值等于物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的焦距。

物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物镜端或镜筒上(如图2所示),目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目镜侧面(如图3所示),计算起来非常方便。

比如,一台焦距800mm的望远镜,使用20mm目镜时放大率是40倍,使用8mm目镜时放大率就是100倍。

那么,对于第二个经典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台望远镜的焦距是多少?”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既然这样,那我可以用焦距很短的目镜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看到更清晰的图像。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不太对的。

短焦目镜确实可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但一台望远镜并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放大率。

首先,由于口径定了,光力就定了,目标在望远镜中的总亮度也就定了。

放大率越高,成的像越大,其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越低,成像就会变得越暗。

其次,还是由于口径定了,分辨率就定了,更高的放大率并不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这样理解:两颗靠得很近的星看起来就像一颗,提高放大率以后,它们看起来还是一颗,只不过象变得更大了而已)。

再次,过高的放大率会放大大气抖动的影响,增加调焦的难度(关于调焦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谈到)。

最后,放大率越大视场一般而言会越小。

这些因素都并不利于观测。

在这里有一个“视场”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在目镜里所能看到的天空范围。

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放大率过小,我们又无法充分发挥这台望远镜的性能。

那么怎样的放大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台望远镜的性能又不至于过分呢?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放大率一般是望远镜口径以毫米为单位时的数值,叫做有效放大率。

比如,一台口径80mm的望远镜,其有效放大率就是80倍。

当然,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选用的放大率也会不同,对于月球、大行星这种比较亮的天体,选用的放大率比有效放大率更大一些也没什么关系,但对于那些比较暗又有一定大小的星云、星系等,选用的放大率就最好比有效放大率低一些。

望远镜有效观察须知:如果望远镜第一次拿到户外臵于比室内温度低的空气中,须过几分钟再使用它---因为温差会使透镜蒙上雾气。

15-20分钟后这个现象会消失。

刚刚收到货物打开包裹时也是这样,因为包裹内外存在温差,而光学玻璃镜片对于温差反应尤其敏感。

如果您的眼睑或手指触到目镜,要用擦镜纸或者不起毛的棉布轻轻的擦拭目镜,以防出现模糊图像。

人的瞳孔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放大适应黑暗,因而夜间使用望远镜,在半个小时后您能看见暗得多的天体。

可能影响望远镜观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观测结果好坏并非全取于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还有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影像的品质。

A、包围着地球的大气总是在运动着,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B、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C、望远镜与星体及地平线构成的观测角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很大:若被测星体接近于地平线,目标将会模糊不清。

D、光源的污染:尽可能在无光的环境下使用您的望远镜(例如:街灯下、房间灯光下等等),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靠近市区,亮光的影响更明显,似乎许多星星都会在靠近市区的上空消失。

E、月光也可能是影响观测的另一个因素,刺眼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会使附近的星星或行星模糊不清,而月亮本身在黑暗与天明之间是最佳观测状态。

F、尽量避免从打开窗户观测(更不可以透过关闭的窗户观测),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室内、外温差大,会使观测品质最差。

G、天空中堆积的云层无法穿透观测,但这此云会经常移动的。

H、星星闪动是因为空气的对流所致,这也会影响观测。

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通过寻星镜或主镜筒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严重损伤您的眼睛。

望远镜是聚光的,看太阳容易烧伤视网膜。

★★耐心+技巧——使用天文望远镜探索宇宙的乐趣★★一旦你拥有了一架望远镜,你期望从它那儿得到些什么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业余天文学家的最大乐趣之一是向他人展示星空的壮美。

当人们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月亮和土星时所发出的惊叹声是对那些望远镜拥有者的最大回报。

自然地,你会将望远镜对准地平线上最壮观的天体。

有时你会有一种向人们展示更经典的天体的冲动——那些若隐若现、勉强可见的目标——“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天文学”。

但反映却不那么令人鼓舞,甚至当人们被告知他们正在看的是一颗回归的彗星或是一个离我们4000万光年远的星系时,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业余级设备所能看到的数千个天体中,大多数一点也不壮观。

任何有望远镜的人,期望得到那些具有视觉冲击的画面都是徒劳的,他们已经走入了误区。

天文学的魅力不在于此,它更有深一层的含义。

目视观测意味着去寻找那些极其暗弱、微小、难以找到的天体,或者是三者皆而有之的天体。

任务越是艰巨,然而,成功之后的回报越是大。

兴奋与喜悦总蕴藏在寻找和看到那些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天体之中——并且从中获得技巧和知识,就像一个业余天文学家。

许多人买望远镜,就好像它是一部彩电,希望它们自己能放出图像。

可是望远镜更像一架钢琴,它的回报总是与你在它身上花的时间成正比的。

然而,学习用好一架望远镜远比学会一种乐器要来的简单。

如果你坚持不懈并且仔细实践在下文中提到的一些技术,相信不久之后你就会精于此道了。

◆◆了解你的设备很自然,每个人都会在白天第一次使用他的新望远镜。

这是你熟悉望远镜的机会,它的运转、指向、调焦、不同的目镜和放大倍数,之后你就可以在晚上干任何事了。

寻星镜。

几乎每台望远镜在其一侧都有寻星镜来帮助你瞄准目标。

你需要一个寻星镜,因为主望远镜的视场太小——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你无法精确的辨认出他正指向哪儿。

放大倍数越高,视场越小。

例如,在50倍的放大倍率下,你所能看到的天区大小仅相当于在离你一个手臂远的地方你手指甲所能覆盖的范围。

另一方面,通过一个8倍的寻星镜,你能看到的天区则相当于一个高尔夫球在一个手臂远的地方所能覆盖的区域。

这已足够大来瞄准一些目标了,并且使它们出现在寻星镜的视场中。

一旦它们出现在视场中了,把它们调至十字叉丝的中央。

如果用主镜来完成这些工作,其艰巨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最重要的事先做:你需要调节寻星镜支架的螺丝使它与主望远镜平行。

在白天,使用低倍目镜将主镜对准至少数百米远的某个物体(但不要对准太阳!不要将望远镜对准太阳,否则你会使自己致盲)。

远处的树顶是理想的选择。

不要介意它是上下颠倒的。

现在通过寻星镜观察,看到树顶了?它是否在十字叉丝的中央?调整寻星镜支架上的螺丝,直到十字叉丝的交叉点与目标重合。

现在检查一下主镜,确定它没有转动。

然后换一个高倍目镜,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寻星镜的指向以被精确的调整并且锁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