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6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2年2月的 星图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8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9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0
太 阳 金 乌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1
(


月亮由西向东运行一周时间为27.3日(即每日 运行12°-13°)每周运行约90°。朔(月亮 暗的时候)、望(月亮圆的时候)周期(与运 行周期不同)为29.5306日。如果仔细观察可 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不是等速的。 除了太阳与月亮之外,古代人们把位置变化 的星称为行星,肉眼能看见的行星有5个,即: 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晨星)、 火星(荧惑)、土星(镇星或填星)。它们的 运行规律各不相同,分别描述如表。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4
•1.1 天体的视运动
从远古起,人类就注意并观察日、
月、星辰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各民 族都是这样。所观察到的这些变化 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5


天球每一昼夜旋转一周,天上的恒星相对位置 不变。天球旋转轴的北极在北极星附近。一切 天体都参加天球的周日运动。方向从东向西。 太阳在天球上每日由西向东约1°,365.24天 运行一周,其轨迹称为黄道。太阳运行的速度 夏季比冬季慢,如在6月1日到6月30日运行了 27.5° , 而 在 12 月 1 日 到 12 月 30 日 运 行 了 29.5°。将周日运动星图上与北极星呈90°的 星连起来,称为赤道。黄道和赤道交角为 23.5°。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2
月 亮 玉 兔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
13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4
星 名 视周期 水 星 116日
运动特点
在太阳附近摆动与太阳的最大夹 角在 18°-28°(平均23°)之间 在太阳附近摆动,与太阳最大夹 角约40°


星 约217日



木 土
星 约687日
星 约12年 星 约29.5 年
在天球上徘徊地从西向东运行, 780日一徘徊
在天球上徘徊地从西向东运行, 399日一徘徊 在天球上徘徊地从西向东运行, 378日一徘徊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5
水 星 晨 星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6
(
金 星 太 白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7
(
地 球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6


阿波罗尼对行星运动提出均轮(deferent 即行星匀速 地绕地球运动的圆形轨道)与本轮(epicycle即行星 以匀速绕均轮上匀速运动点的又一种圆周运动)的方 案。根据这一方案可以正确解释行星的。 伊巴谷(Hiparchus,?-126BC)测得四季长短不等、一年为 365.25日。他还得到月亮的距离,他将太阳、月亮运 动编制了精密的表,用以推算日月食。他发现了岁差, 即黄道和赤道之间的交点在缓慢地改变,每年为 46.8〃(现今为48〃)。他编制了星图、发明了球面 三角学。他曾被称为天文学之父,是古代在有成就的 天文学家逆行。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9
托 勒 密 地 心 说 系 统 图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0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1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2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3
托勒密的系统建立后,被人们普
遍认可,被宗教统治者定为天经 地义一成不变的真理。经过了一 千多年,到16世纪由哥白尼开始 的天文学革命打破了整个人类追 求知识的长期沉寂。这个重大时 代变革的时代背景是: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
夫天文者,朝廷之实政、儒者之实学,非 比一人一事,可以掉三寸之舌、立地雌黄、 洒笔端之墨,依稀形似者也。此其道在于测 验。 南怀仁:《不得已辨》 丁福保等,《四部总录算法编》,商务 印书馆,1957年,《补遗》,第46页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
1.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8
火 星 荧 惑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19
(
木 星 岁 星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0
(
土 星 镇 星 填 星 )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1
( ,
5大行星运行规律,从表中可
发现,前2个和后3个不同,前 者称为内行星,后者称为外 行星。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6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哥白尼自画像
37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8

中世纪后,在认识论上有很大的进步, 英国教士培根(Roger Bacon,?-1250) 最早喊出号召实验与观察,“看看这世 界”,“结束教条和权威的统治”的口 号。这种思想为广大学者所赞同,从而 逐渐跳出中世纪以纯思辨作为真理标准 的方法论的约束。正是在这些背景下, 新的天文学才得以诞生。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41


《天体运行论》定稿之后,一直未付印,因为他意识 到他的体系与教会所提倡的地心说是根本对立的,必 为教会所不容,所以踌躇再三。 1539年,有一位名叫雷蒂库斯(G. J. Rheticus, 1514 -1574)的青年数学家专程到波兰拜访哥白尼,在两 年之中学会了哥白尼的学说,成为哥白尼的热烈的拥 护者和亲密的朋友。雷蒂库斯写了一篇《天体运行论 浅说》,这篇文章是以写信的方式介绍了《天体运行 论》的基本要点。文中对这本书赞美备至,但未提作 者的名字,称作者为“托伦的神父”。大约在1540- 1541年间,这篇文章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了,并且引 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反响。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7
1.3 托勒密的天文学成就


托勒密(Ptolemy,?-120年)系统整理了伊巴 谷的工作,并且进一步发展后完成了著作《大 汇编》,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托勒密体系。这个 体系在后来由于被认为符合基督教的教义,被 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统治了天文学达1000多 年。 托勒密的观察很精细,而且制造过不少好的天 文仪器,他发现了天球北极的易位,即岁差现 象。他还发现了星球在近地平线时的快速升高, 即光折射的影响。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43

奥赛安德尔为了此书能安全发行,擅自增加了 一篇《关于本书的假说告读者》的未加署名的 前言,大意说书中的理论并不代表行星在空间 的真实运动,而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位置 的一种人为的设计。当时哥白尼已经身患重病, 无力反对这篇前言。后来这篇前言一直被当作 哥白尼的亲笔,多次出版都被保留在书中。直 到上一世纪中叶,有人在布拉格的图书馆里发 现了《天体运行论》的原稿才搞清楚,在以后 再版时将它删去了。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收 到刚印好、飘着油墨香味的《天体运行论》的 样书时,已经不能说话了,不久,他便离开了 人世。
22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3
在这些复杂的星球运行图上,最早天文学的 任务在于:
1. 尽量准确的地确定太阳、月亮与 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 2. 预言它们以后的位置; 3. 讨论它们可能的真实运动图形。

这些一直是17世纪之前天文学追求的 目标。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4
•1.2 在托勒密以前古希腊天文学 的成就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28




托勒密的观察很精细,而且制造过不少好的天文仪器, 他发现了天球北极的易位,即岁差现象。他还发现了 星球在近地平线时的快速升高,即光折射的影响。 托勒密的系统是: 地球处于天球的中心; 各行星与日、月绕地球作等速圆周运动,而且还 进行沿着绕自己平均位置为中心的小圆(本轮)作等 速运动。对行星的轨道圆来说,地球的位置是偏心的; 星空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24小时旋转一周的球 体。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4


从14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整个人类社 会充满了新的创造精神。在天文、数学、地理、化学、 航海、文艺、宗教改革、印刷术,各方面都提出新的 思想,产生了一大批巨人。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愈来愈与观测资料表现出矛盾。 特别是对行星的视运动,均轮、本轮系统越来越不能 说明运动轨迹。为了弥合这种误差,不得不增加本轮, 最后竞多达80多个。虽然运算麻烦仍然无法达到与观 测的统一。哥白尼认为“天空具有超越一切的完美 性。”既然天体宇宙是上帝的创造,而上帝是万能智 慧的,绝不会造出这种连人都觉得不美、不和谐的系 统。追求一种新的宇宙模式自然是势所必然的。
2.
3.
古希腊人的天文学和托勒密系统 尼古拉· 哥白尼及其贡献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3
•§1 古希腊人的天文学和托勒密系统

天文学作为自然科学最早的学科,它的 任务主要是描述、记载和观测天体的运 动。也可以说,主要是天体这种特殊物 体的运动学。近代精密力学的最早萌芽 即是从天文学开始的。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四
42

在唯一的学生雷蒂库斯与其他朋友的极力劝说之下, 哥白尼终于同意出版《天体运行论》了,雷蒂库斯以 极大的热情帮他缮写手稿并且以这本书的编辑的身份 前往纽伦堡联系出版事宜。在纽伦堡,雷蒂库斯收到 了哥白尼补写的将此书献给教皇保罗三世的献词。这 份献词的目的是向教皇阐述此书绝无亵渎之意,以求 得教皇的谅解和庇护。在献词中,哥白尼提到他出版 这本书的忧虑是怎样被他的一些好友消除的,但是, 由于疏忽,哥白尼没有一处提到雷蒂库斯。也许是由 此引起雷蒂库斯的不快,从而丧失了对出版此书的热 情,并放弃了此书的编辑工作,转由纽伦堡的出版商 奥赛安德尔(A.Osiander, 1498-1552)继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