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系统项目建设过程重点问题探讨资料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系统项目建设过程重点问题探讨资料
主键类:ABZ+顺序号
序号 1 2 类别 开始 结束
序号
001 251
序号
250 400 理系统
备注
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 裁办案系统 劳动关系协调管理系 统 其他
其中 100 — 150 预留给监察员管
其中 251 — 300 预留给仲裁员管 理系统
3
4
401
501
500
999 预留给其他劳动关系系统
× × × ×××
第一层 定义级别
第二层 业务类别 第三层 信息主体类型
第四层 顺序号
指标命名规范
第一层
指标级别
A B C D
部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含义
本标准所有指标均为部级 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义的指标 由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义的指标 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义的指标
说明
地市级社保和就业一体化模式分析
省数据中心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示意图
直接获取数据
省交换库
提出请求
省集中劳动关 系系统
返回数据
省数据中心交换 服务
返回数据 调用服 务
地市数据交换 返回数据 服务
地市交换库
数据交换服务分类
轮询
定期或定时访问 提供者服务
提供调用接口
主动 调用
数据交换 服务 订阅 发布
一次性订阅,分 批发布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系统
项目建设过程重点问题探讨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系统项目组 2013年03月
目录
1
2 3 4 3
省集中系统遇到的挑战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数据迁移 信息安全
建设模式
全省集中模式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劳动关系系统(含调解仲裁办
案系统)是全省大集中的建设模式,而 社保、就业等业务系统有部分省为省集 中模式,大部分还都是地市级数据中心 ,如果使得调解仲裁办案系统能访问到 对应的社保、就业等信息?
单位:单位全称、地税号、组织机构编号等 个人:二代身份证号、社保卡号
横向对接
与外部系统对接
公安 地税 工商 法院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直接从省里同公安,地税等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是 更好的选择。技术方案上采用省数据中心交换系统来实现对接。 可以将公安,税务的个人,单位信息,定期导入到省数据中心交换 库中,为仲裁系统提供数据。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定期将案件信息更新到交换库中,通过数据中心 交换系统为法院提供共享数据。
劳动关系平台指标命名规范
在系统本地化过程中,如果需要新增数据指标,请
按照编码结构总则进行编写。省级系统新增指标时
,应以B开头;市级系统本地化新增指标应以C开
头。
如本地省级系统中,需要增加一个劳动保障监察单
位类指标,其格式应为BBB+顺序号。
数据上传方式
统计分析和应用展示
数据检查、清洗、入库
指令下发
政策参数
说明
政策文件中有关参数的指标 反映用人单位、参保单位(含学校、家庭、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机构)基本属性、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业务属性的指标 反映劳动者、居民、参保人员基本属性及其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业务属性的指标(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工作人员基本属性指标) 为实现业务而建立的多项业务共用的辅助性指标 反映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职能的组织或团 体的指标,以及反映组织或团体工作人员特有的业务 属性指标(如仲裁员证号、劳动保障监察证号等)。 组织或团体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各类行政管理 机构、经办机构、服务机构,以及提供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相关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如银行、邮局、地税、 医院、药店等 不在以上范围内的主体
技术上可采取的措施
1.结合办案系统统一软件中的 流程设定,对不能通过流程配 置的部分进行本地化改造。
2.对于确实不能实现全省统一 案由的,可以在案由库中加入 行政区划,在选取案由时,通 过行政区划来进行数据过滤, 实现案由的个性化。
行政区划扩展
全省集中模式面临的挑战
挑战三:统一软件中已经固化了劳动人
对接思路:数据交换
内、外网数据交换与同步
数据交换模式一:内、外网隔离模式 利用硬件设备自身的安全机制和交互机制两方面共同保 障系统的安全 内、外网通过硬 件设备“网闸” 进行物理分离; 白天工作时间
内网系统
网闸 外网系统
数据交换 平台
网闸
网闸 外网系统
数据交换 平台
网闸 内网系统
夜间数据同步
优点: 安全性高 性能好 符合国家要求 缺点: 系统构建复杂 实时性差
对接思路:
目录
1
2 3 34
省集中系统遇到的挑战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数据迁移 信息安全
数据迁移
问题1:部分地区已经建设了调解仲裁办案
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案件信息,这些信息是 仲裁业务的宝贵财富,如何进行保留和有效 的利用? 问题2:没有调解仲裁办案系统的地区,也 积累了大量的纸质卷宗,这些信息如何进入 到系统中进行管理?
对接思路:
劳动关系平台2.0数据指标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与监察系统之间的案件信息交换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与劳动关系协调之间合同信息共享
公共服务系统
12333电话业务 手机短信 网上仲裁咨询 ……
安 全 认 证 体 系
劳动关系 协调管理 系统
合同信息
劳动保障 监察系统
合同信息
劳动人事 争议调解 仲裁办案 系统
在内网与交换平台同步数 据时段,外网部分功能暂 停使用,从而保证内、外 网数据的一致性。
内、外网数据交换与同步
数据交换模式二:内、外网通过网闸“直通”模式 依靠网闸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机制保障系统的安全,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保障业务 系统的正常运转
优点:系统性能好 缺点:安全差一些、系 统构建也很复杂
内网系统
新旧系统迁移方案
数据准备阶段 原系统数据整理 数 据 迁 移 准 备 并行运行阶段 原系统正常运行 数据校验和清理 业务经办窗口调整 岗位设置、人员培训 数据移植测试 数据移植 数据转换 新系统并行测试 设备正式迁移 设备迁移准备 新系统正式上线 权限设置 数据正式迁移
原系统停机
完善数据移植软件
数据准备
CAS原理
目录
1
2 3 3 4
省集中系统遇到的挑战 调解仲裁办案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数据迁移 信息安全
纵向对接
人社部
监测数据 监督管理 系统
部级
业务机构
调解仲裁 业务数据 办案系统
监测数据 监督管理 系统
省级
业务机构
对接标准:指标体系
市\县级
指标命名规范
指标代码采用层次编码法,由字母和数字混合构成, 共六位,前三位从左至右依次表示指标的定义级别、 业务类别、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后三位为顺序 号,结构如下:
部级
数据接收
调解仲裁监督系 统
仲裁业务数 据
异 地 总 线
数据采集、上传
省级
接收数据、指令
调解仲裁监督系 统
统计分析和应用展示
数据检查、清洗、入库
仲裁业务数 据
横向对接
横向对接
与劳动关 与公共服 与社保、 与金保工 系平台内 务系统对 就业系统 程外部系 部系统对 接 对接 统对接 接
横向对接
调解仲裁业务系统与公共服务系统对接
数据转换
首先要制定数据转换方案和策略 1.对比调解仲裁办案系统指标体系和原系统指标体系及库表 结构
单位编号 社会保险登记证编码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名称 工商登记执照种类 工商登记执照号码 工商登记有效期限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 单位类型 经济类型 隶属关系 经营方式 注册资本 注释 数据类型 VARCHAR2(20) VARCHAR2(20) VARCHAR2(10) VARCHAR2(100) VARCHAR2(3) VARCHAR2(20) DATE VARCHAR2(50) VARCHAR2(20) VARCHAR2(3) VARCHAR2(3) VARCHAR2(3) VARCHAR2(3) NUMBER(10) 主键 TRU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劳动关系平台指标命名规范
业务类:其主体为单位定义为ABB+顺序号
序号 类别 开始 序号 结束 序号 备注
1 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2 办案系统 3 劳动关系协调管理系统
001 701 901
700 900 999
劳动关系平台指标命名规范
业务类:其主体为个人定义为ABC+顺序号
序号 类别 开始 结束
第二层
业务类别
A B Z
含义
综合类
说明
两项以上业务共用的指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立法、行政诉讼、行政复 法制及劳动关系类 议等领域的指标,以及劳动合同、劳动保障监 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领域的指标 其他 不能纳入以上各项业务分类之中的指标
指标命名规范
第三层
信息主体
A B C E 单位 个人
含义
辅助性主体
F
机构
Z
其他主体
指标命名规范
顺序号:
3个阿拉伯数字,取值范围为001~999。顺序号可分段使用
;停用的指标,其原用顺序号不再使用;停用后又恢复使用 的指标,仍使用原顺序号。顺序号确需超过999时,可从百位 到个位逐步扩充使用大写英文字母A—Z,不使用字母O、字 母I和字母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