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化雨铸心灵---音乐情感教学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内容提要】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将教学的情感因素提高到新的层面来理解,让我们明确音乐教学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求知欲和审美渴望,这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健康学习心理的基础和教学方法。
为此,笔者对高一学生音乐学习情感体验进行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从情感教学的理念、情感投入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探讨,实践和论证,以实例验证情感教学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效果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影响作用。
同时也提出实践中的困惑和不足。
希望能成为音乐情感教学中的一块铺路石。
【关键词】音乐情感调查研究实践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之首,其根本目的就是:第一,要切实全面的提高国民的审美情感素质教育水平,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适应。
第二,以重视人的情感培育为艺术教育的切入口,关注情感在人的学习和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第三,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加强音乐情感的培养,寻求审美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长久支持力。
中学生在体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其核心是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和学习的意志品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真实现状和音乐学习情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控教师教学情感的投入对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达到澄清和更正错误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及问卷调查的现实意义所谓情感教学,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学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如何同生理机能、思维机能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通过情感需要教育加以改造和优化的特征,提升学生快乐、信心、期望、好奇心,发掘学生喜爱乃至追求艺术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并达到精神文明的教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
能从音乐乐趣的情感体验和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培养其性格温和而又坚毅并与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
培养有较高艺术素养,兴趣广泛,情感丰富,一丝不苟等积极学习品质和优秀人才素质的强度和韧性。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顾泠沅教授说:“情感教学就是激励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他明确揭示了情感教学的意义。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快乐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
反之,则抑制学生的心智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关心情感教学,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为此,我们每一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没有任何理由轻视情感教学,漠视其现状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就意味着“渎职”。
三、音乐情感问卷调查的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根据上述,笔者对本校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音乐教学和学习情感体验的问卷调查。
问卷设12个问题,内容涵盖音乐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需要、音乐情感体验、师生关系等方面,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
问卷调查的内容及数据处理(见附录)。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和与学生座谈发现,有许多潜藏在所谓情感教学下值得反思的问题。
3.1.教学缺乏积极正面情感的投入和引导调查中有65%的学生比较喜欢通俗和流行音乐。
但其中大多数表示这是在对其它艺术流派学习和鉴赏缺少了解的情况下,只能“便捷”享受通俗流行的结果。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名和利的驱使下一些音乐教师抛开所谓“劳而无功”的课堂常规教学抓大小赛事和个别音乐特长生的训练。
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应付度日。
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和创设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和民族音乐、戏曲等条件和氛围,积极大量的投入音乐情感教学,仍有约30%的学生渴望从中汲取营养,而在高一新生入学时这个比例不足10%。
这说明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激发是和教师教学情感投入及正面引导成正比关系。
3.2.一专多能方可尽显情感教学的魅力调查中有近70%的“同学对音乐比较爱好和有追求,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音乐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是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
”这自相矛盾的答案,究其原因是:个别教师在音乐课上死抱教条不放,上课如同背书呆板无味,讲述机械生硬,把艺术的感性教学沦为定律公式般的理性教学。
学生缺乏学习主体的情感参与,所获得的只是认知结构随知识的叠加储备,音乐所能彰显的艺术审美体验却无一体现。
不仅学生接受这样的音乐教育是件少乐趣的事,且也是音乐教育的悲哀。
有49.6%的学生希望教师多才多艺,课堂生动有趣,能学习并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才会唤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希望教师是知识面宽广,语言表达生动富有感染力并把音乐化作激情,不断产生神奇的火花,并把学生引入快乐和智慧王国的人。
3.3.音乐美育能塑造崇高道德情有38%的同学认识到音乐学习对培养自身道德情感品质和提高审美素养有重要作用,并对提高个人全方面的素质有长远意义。
品德不是素质的全部,但却可以支架性的统摄全部的素质。
这也说明国家所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公民所具备的基本道德价值标准在各级各类部门的宣传教育下收到的显著效果,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所有外在的纪律、要求、舆论榜样乃至法律都是外部对人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道德情感来支持、监督自身行为要靠不懈的教育完成。
这正是笔者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和探讨的内容之一。
四、音乐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4.1.以美育情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的审美教育,其根本的任务是完成对受教育者的心灵的内在建构……音乐的情感教育,必须是以美育为前提①”。
音乐教育正是利用音乐和美育的情感性特点,通过审美来育情。
以美育情指音乐教师凭着自身丰富的审美情感素养,深入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教育中美的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感性能力,形成审美体验,以唤起情感共鸣。
音乐教师如何充分发挥音乐美育作用达到美育的效果呢?4.1.1了解学生,搭建真情的桥梁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用真情感染和带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在平等、民主、和谐、激情的氛围中真正激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案例1】“亲其师”才会“通其情”。
在调查中有97.7%的学生希望老师是情感通融的朋友。
在“学生对老师最想说的一句话”的调查中最能说明真挚情感和平等的关爱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音乐让我明白,学习文化就是学习做人”。
“老师您已经教的很好,希望更好,更贴近我们的情感”。
“音乐让我收益匪浅,我会永远记得您,您是我人生道路中的一个朋友。
”学生不喜欢开门见山谈学习,愿意和老师谈学习的经历和做人的道理;崇拜老师见多识广和多才多艺。
希望老师能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只是盯着学习。
这些足以说明真挚情感和平等关爱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真诚关爱的师生情感在学生的心中生了根,传知育情方可走捷径。
4.1.2.借助媒介,创设音乐的情境这里的借助媒介,指运用图画、幻灯片、电视、录音、录像带、CD、VCD、多媒体等等以音响渲染情境,以画面、情节显示情境,以文字诠释情境。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运用多媒体,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以及一些音乐教学软件,编辑成视听教材也可以自制课件,这些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情境展示能直接触动学生情感琴弦,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
【案例2】教学中选用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个体素质的提高的对比教学实践:在欣赏和学习二胡曲《二泉映月》时我采用了对比教学实验,一个班采用常规的教学程序即先欣赏---再讲解---再欣赏,课后调查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体会到其中的哀怨和向往以及旧社会艺人的悲惨生活,大多数学生很难真正体会作品的内涵。
而其他班采用多媒体上课,首先让学生观看同名戏剧片段和舞蹈片段,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学生仿佛走进了主人公的年代,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好的精神向往和一悲三叹的人物命运。
后期欣赏时,对不同名家的演奏进行欣赏,学生临听优美的旋律,回忆着感人的故事,多角度地感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伟大。
利用媒体(特别是现代技术)让音乐境界尽显,使学生感悟它如泣如诉、真情、真切的美,激起学生充满激动和向往之情。
4.2.以情升情以情生情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通过认知、感悟、体会,使音乐或环境中的情感直接发生迁移,以形成一定的情操形式的基础。
高尚情操的形成是健康情感积累的结果。
有教育家说过,品德是人素质的核心和基石。
如果把人的素质比作一个球形结构的话,那么品德便处在球心的位置,它不是素质的全部,但却可以支架性地统摄全部的素质。
“情感对人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基模性的质料,它与生俱来,并不断发育成为支持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性、内质性材料。
”②【案例 3】我校每年在新高一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红色传统的教育。
体现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红歌会”歌咏比赛。
一天,音乐课上笔者在给同学们进行《中国超前走》的合唱排练时,突然感到脚下的地板有明显的震动,虽然同学们的歌声很响亮,个别同学也同样感到了地板的震动。
一个男生小声说:“地震了……”我没做出任何表态,歌声依旧延续着……心想,本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地震这一说,相信不会有事的,但心里还是很警觉。
一遍唱完,我稍做评价后对同学们说:“大家感觉到地板在动,相信不会有事的,如果真的地震了,老师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同学们送到最安全的地方。
”一个男生听完马上接话道:“老师,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您送到最安全的地方!”秩序井然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
我听了这话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说到:“老师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死而无憾了。
”同学们又是一阵激动地欢叫。
“大路高天走走走,中国朝前走……”那一节课同学们的情绪格外高涨,声部、层次处理的清晰、到位,歌声格外响亮。
一件小事引发情感的碰撞,给师生产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力量,引导到音乐教学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收获是音乐学习激情和高尚的人格锻炼,这正是音乐情感教学的崇高目的。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育水平,在音乐学习中从正面给学生以高尚道德情操的艺术陶冶是十分重要的。
塑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及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音乐教师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点燃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其心灵在艺术美的熏陶中得到滋养,情感境界得到升华。
通过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倾注情感,就能为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添砖加瓦。
4.3.以知育情在音乐学习中力求为学生搭建一个音乐与生活的桥梁,这是情感教学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中的个性体验、情感交流等共同感悟,进一步了解音乐知识的来源并真切地体验到音乐学习过程是如此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