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复习第一小节:古诗词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释:奔流的黄河就来自云间,一座孤城外是千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怪杨柳不绿,春风从来不越过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和戍边士卒的思乡情,表达了慷慨悲壮的情怀。
2.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释:曲折的黄河卷来万里泥沙,大浪掀起的风簸来自遥远的天涯。
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去,一同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思想:这首诗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壮浪漫的气魄。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解释:十五岁参兵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归来家乡。
路上遇见了乡里的人,问:“我的家里还有谁在?”他回答说:“向远处看就是您的家,一座低矮的,长满杂草的坟墓。
”兔子从狗洞里来回进出,野鸡在房梁上不停的飞;院子里长出了野生的稻谷,水井旁繁衍了野生的葵菜。
捣碎稻谷的壳用来做米饭,采摘葵菜用来熬汤。
饭一会儿就做好了,但却不知道要送给谁。
出了大门向东望去,泪水已经浸湿了我的衣衫。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乡,归来无家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4.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依旧是秦朝的明月,汉代的边关,战士万里出征守卫边疆不得回还。
如果有那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在,绝不让匈奴骑兵的部队越过阴山。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边疆士兵对边地战争的厌倦和怨叹,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5.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解释:在夜晚,匈奴统帅因打败仗想要趁黑月之际逃跑,夜宿的大雁却惊醒了,高高的飞向天空。
于是将士们披坚执锐翻身上马要去追击穷寇,纷纷扬扬的白雪瞬间落满了他们的弓刀。
中心思想:本文写出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后两句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6.墨梅图题诗(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解释:我画的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的。
梅花不需别人夸奖颜色好看,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中心思想:本文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7.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释: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的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中心思想:本诗表达了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8.苍松怪石图题诗(请)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经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解释: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
您难道没看到,那高高的山上松树挺立着。
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的真实本色。
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秀丽的景色没有和他同等的。
饱经风霜与冰雪,永远那样苍劲。
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中心思想:本诗写出了苍松的坚强质朴、不屈不挠,比喻了诗人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的精神。
第二小节:成语忐忑不安: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东施效颦:比喻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深思熟虑:形容反复的深入细致的考虑。
弱不禁风:形容娇弱的连风都经受不起的病态。
不解之缘:形容拥有无法分开的缘分。
梦寐以求:做梦都想得到、做到,形容愿望的迫切。
眼花缭乱:形容使人一时看不清的复杂现象,或看到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得心应手: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形容技艺纯熟,也形容做事非常顺手。
囫囵吞枣: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笼统的接受事物,不加思索的学习。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
聚精会神:把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集中。
兴致勃勃:形容心情愉悦,精神开朗,兴头儿很高。
了如指掌:对情况清楚的就像指点手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的非常清楚。
问心无愧:形容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夜不能寐:到了深夜也不能安心躺下来睡觉,形容工作学习极为劳苦,或比喻人的心情焦虑。
同流合污:比喻言行同不好的风俗、世道相合。
卓尔不群:高高挺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都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岿然不动: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可动摇。
自作自受:形容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恶果。
微不足道:形容过于微小,不足以提及。
小心翼翼: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勇往直前:形容勇敢地一直前进。
独一无二: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与之相比的。
无与伦比:形容没有能比得上的。
一锤定音:比喻某个人的一句话做最后决定。
化险为夷:形容把危险转变为平安。
忍辱负重:形容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忍受耻辱,承担重任。
惊心动魄:形容极度惊险、紧张。
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工作学习。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突然明白了。
阿谀奉承:形容应合着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五:古文中的重点字和词解释《东施效颦》之:(代词)她;(助词)的颦:皱眉捧心的样子归:回去亦:也坚:紧紧地彼:(代词)她所以:...的原因走:跑去:离开妻:妻子子:儿女里:乡里,街上《楚王好细腰》昔:从前的好:喜欢故:因此为节:以...为节制带:带上腰带比:等到期年:第二年黧黑:黑黄色的《学弈》弈:下棋俱:一起善:善于使:让诲:教之:(代词)弈秋的教诲、天鹅、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弗若:不如鸿鹄:天鹅非然:不是这样第三小节:名言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解释: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解释:穷苦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的时候要造福天下,使大家都得到好处。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解释: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4.君子之修身,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解释:君子要修身养性,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其次注意外在的仪表。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解释:莲花是从清水中生长出来的,天然的事物胜过经过雕琢掩饰的事物。
含义:真正的美是不需要太多修饰的。
6.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
含义:人们不止要追求外表的美丽,还要追求内在的美好。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解释: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不再回头。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解释: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解释: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10.绿茵场上跃猛虎,碧水池中腾蛟龙。
解释:描绘了体育比赛的精彩场面:足球运动员在绿茵场上拼搏,游泳运动员在泳池内较量。
11.闻鸡起舞壮筋强骨,击剑练拳益寿延年。
解释:这句话讲的是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壮筋强骨、益寿延年。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解释:对敌人绝不屈服,面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
1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解释: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为了拯救我们的中华民族,我甘愿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14.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鲁迅含义:表达了鲁迅先生渴望把一切贡献给大众的决心。
15.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孙子兵法》解释:战争,国家的大事情,它关系到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的考察研究。
16.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孙子兵法》解释:战争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的,不战斗而让对方自己屈服投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17.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孙武《孙子兵法》解释:战争久拖不战反而对国家有利,自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
18.快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席勒《欢乐颂》含义:本诗是由德国诗人席勒在1785年写的,后来被贝多芬谱曲,成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19.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解释:人品像梅花一样坚贞,有骨气,做人像秋水一样高洁。
20.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解释:虚心的竹子必定有垂下的枝叶,高傲的梅花没有不向上的花蕊,诗人郑燮通过歌颂了竹子的谦虚来比喻自己自谦的美德,用梅花来比喻自己不阿谀奉承的正气。
21.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解释:做人应该像翠竹那样,一直到老都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并且具有坚定的气节,崇敬苍松那样久经风雨而不畏严寒的精神。
第四小节:资料袋一.作者小资料: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2.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庄子》收入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3.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和后人根据他的主张写的。
4.王之涣:字季陵,山西太原人,他和高适、王昌龄都是以描写边塞风光而著名,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5.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具有很高的进步思想,曾遭到多次保守集团的打击和迫害。
6.顾拜旦:法国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198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他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7.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8.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9.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山西太原人,因为他的诗篇多为绝句,且七言绝句写得特别好,被誉为“七绝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