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机场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运输机场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编号:AC-158-CA-2020-XX下发日期:2020年X 月XX 日运输机场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咨询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编制背景为落实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实现“四型机场”的目标,促进航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构建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融合的机场综合交通系统,更好的服务旅客出行和地方经济发展,机场司组织成立编写组,对机场总体规划阶段的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研究分析,明确了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点和成果要求,编写完成本指南。

本指南可供机场管理机构、机场建设指挥部、设计、咨询单位在机场总体规划阶段参考。

本指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发布并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编制人员:张昆张慧如成诚张建李振楠孟彩霞李志坚唐鹏程滕启杰王洧张晓光审查人员:彭爱兰郑斐姚春玲赵玉波吴浩宁易巍莫辉辉潘昭宇孙瑞华韦中立马海红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总体要求 (1)2术语 (2)3基本要求 (4)3.1规划期限 (4)3.2规划范围 (4)3.3规划原则 (4)4内容要求 (5)4.1主要内容 (5)4.2编制要求 (5)5技术要点 (13)5.1技术路线 (13)5.2交通调查 (14)6规划结论 (16)7成果要求 (17)7.1规划文本大纲 (17)7.2规划图纸一般要求 (17)附录调查问卷及表格设计示例 (19)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提升以民用运输机场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水平,提高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编制质量,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新建(迁建)及改扩建运输机场总体规划阶段近期规划4E(含)以上多跑道机场综合交通规划报告的编制。

1.3总体要求应根据机场交通需求,结合机场发展战略、区域交通规划、机场服务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工作。

机场综合交通规划成果应符合机场发展实际需求,指导性强。

2术语2.1机场核心区机场核心区指机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2.2机场辐射区机场辐射区指机场主要客源地及货源地范围。

2.3机场集疏运系统由出行起点集运至机场或由机场疏运至出行终点的交通通道系统。

2.4空铁联运通过航空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连续运输。

2.5机场巴士以机场为运营主体,运输航空旅客及其他人员往返机场及站点的专用车辆。

2.6空水联运通过航空和水运两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连续运输。

2.7转运工具指旅客由机场到城市,或由城市到机场以及在机场内部所搭乘的各类交通工具。

2.8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某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2.9车道边旅客航站楼的楼前道路,供旅客及行李上下。

2.10流线指人、车、货物在一定范围内集散活动所形成的流动轨迹。

3.1规划期限机场综合交通规划期限应与机场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3.2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区为重点规划范围,并应研究机场服务客源和货源的范围。

3.3规划原则1树立机场与城市及区域综合交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机场综合交通系统。

2统筹各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推动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融合,提升机场综合交通系统效率。

3遵循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判断机场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合理制定机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4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规划方案应立足当前,为未来发展留足弹性,并应满足机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4.1主要内容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应全面分析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与机场衔接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需求,宜包含以下内容:1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交通需求分析;3机场集疏运交通规划;4机场场内综合交通布局规划;5交通流线组织规划;6交通管理与智慧交通规划;7分期建设规划;8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4.2编制要求本部分提出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机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4.2.1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应以机场为立足点,分析研究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机场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定位,结合机场发展目标及规划,统筹多种交通要素,分析机场辐射区范围,制定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提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并提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辐射区范围;2机场综合交通的定位及目标;3交通资源配置原则和策略;4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

4.2.2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应结合机场航空业务量的预测结果、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分析研究经济、旅游、人口、综合交通等影响因素,参考现阶段的五年规划,使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具有可行性;在微观上挖掘机场交通流特征,使机场综合交通规划更有时效性,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现状及服务城市交通出行特征;2航空旅客分布及特征分析;3综合交通方式划分;4客运交通流量流向分析(旅客及其他);5货运交通流量流向分析;6各种交通方式客运高峰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7交通设施规模测算。

4.2.3机场集疏运交通规划1机场与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机场与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应综合分析机场道路交通集疏运需求及区域交通特征,研究道路集疏运发展总体策略和发展目标,合理规划道路集疏运系统,结合客货运交通需求和特点,研究机场道路集疏运系统总体布局、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衔接方式,研究机场道路规划标准、路线走廊及服务水平,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道路集疏运发展策略和目标;(2)机场道路集疏运系统总体布局;(3)机场客运道路规划方案;(4)机场货运道路规划方案。

2机场与城市轨道系统规划机场与城市轨道系统规划应分析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特征,研究航空旅客在城市的分布特点和结构,结合机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城市轨道网络和城市交通枢纽布局,分析研究机场轨道线与城市轨道线网、城市交通枢纽的衔接方案和线位路由,研究机场轨道线的设站方案、与航站楼的换乘模式,提高机场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轨道交通需求;(2)机场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和目标;(3)机场轨道线数量及布局方案;(4)机场轨道与城市交通枢纽的衔接方案;(5)机场轨道的运行组织模式方案;(6)机场轨道站与航站楼换乘模式。

3机场与铁路系统规划机场与铁路系统规划应以促进空铁有效联运为目标,分析航空市场服务区域,减少陆侧中远距离出行时间,合理规划机场与铁路系统的联运方式。

研究铁路在机场设站的布置模式和线网规划,提高机场与铁路联运的服务能力,宜包含以下内容:(1)空铁联运必要性;(2)空铁联运需求;(3)空铁联运策略和目标;(4)空铁联运方式;(5)空铁联运规划方案;(6)铁路车站与航站楼换乘模式。

4机场与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机场与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应以优先发展绿色、集约的道路交通方式为理念,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及竞争力为目标,结合航空旅客分布特点,合理规划机场对外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分析研究机场巴士、城市公共汽车的规划方案、与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分析研究公共汽车交通与航站楼的换乘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巴士规划方案;(2)城市公共汽(电)车规划方案;(3)机场巴士、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与航站楼换乘方案。

5机场与水运系统规划机场与水运系统规划应以促进空水有效联运为目标,分析机场与水运系统的联运需求,研究港口码头与机场的衔接模式,提高机场与水运联运的服务能力,宜包含以下内容:(1)空水联运需求;(2)空水联运策略和目标;(3)空水联运方式;(4)空水联运规划方案;(5)港口码头与航站楼衔接方案。

4.2.4机场场内综合交通布局规划1机场综合交通换乘设施规划机场综合交通换乘设施规划以满足客流需求、高效便捷、集约用地为原则,一体化规划为导向,统筹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促进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便捷、顺畅的有机整体。

应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设施的功能,研究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布局方案,分析研究各种交通方式与航站楼的换乘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设施的功能分析;(2)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布局方案;(3)各种交通方式与航站楼的换乘方案;(4)综合交通枢纽设施规模。

2机场场内转运设施规划机场场内转运设施规划应结合机场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需求,综合考虑安全、效率、技术、效益等方面的因素,深入贯彻公共优先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分析研究机场场内转运设施的必要性、总体布局原则和目标,分析研究机场转运交通系统类型和组织方案,研究转运交通系统与航站楼等重要功能设施的衔接和换乘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转运设施必要性和目标;(2)转运系统类型和布局方案;(3)转运系统与航站楼等重要功能设施的换乘方案。

3机场停车设施规划机场停车设施包括机场停车和蓄车设施,规划应结合交通需求预测结果,提出机场停车资源供给策略和目标,分析研究机场停车系统总体布局,研究机场各类停车设施规模,分析研究机场各类停车设施与航站楼的衔接方案,综合考虑无障碍车位和充电桩等设施的布局,分析研究非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和设施布局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停车资源供给策略和目标;(2)机场各类停车设施规模及总体布局;(3)各类停车设施与航站楼的衔接方案;(4)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方案。

4机场场内道路设施规划机场场内道路设施规划应结合机场客货运交通需求和特征,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网络,结合近远期使用功能,保证机场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高效服务于车辆和人员的运营组织。

研究机场场内道路与场外集疏运道路的衔接关系,分析研究车道边的断面形式和需求长度,分析研究各功能区的路网总体布局,客货运道路网络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1)机场道路系统整体布局方案;(2)工作区、货运区道路网络功能划分及主要道路的断面形式和红线宽度;(3)机场航站区道路交通方案;(4)机场道路与场外集疏运道路方案。

5机场场内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规划机场场内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以“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为原则,结合机场用地及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分析研究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总体布局,宜包含以下内容:(1)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规划原则及要求;(2)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布局及通道规划。

4.2.5交通流线组织规划交通流线组织规划基于建设“四型机场”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机场交通区位条件,根据机场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协同机场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统筹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各有侧重,注重衔接,优化配置,针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提出交通流线组织规划原则及要求,宜包含以下内容:1铁路换乘流线组织;2城市轨道换乘流线组织;3公共汽(电)车(机场巴士、旅游巴士等)交通流线组织;4社会车辆交通流线组织;5出租车辆交通流线组织;6货运车辆交通流线组织;7员工车辆交通流线组织;8其他车辆交通流线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