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水泥改性土施工技术规定(试行)- - -(日期)发布(日期)实施(单位)发布前言为了规范水泥改性土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本规定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2010年12月印发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NSBD-ZXJ-2-01)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相关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和现场试验情况制订。
本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水泥改性土原材料、水泥掺量、水泥改性土生产工艺、水泥改性土填筑施工、水泥改性土施工检测及质量评定等内容。
在使用过程中,如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或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反馈(单位名称)。
本规定批准部门:本规定主持机构:本规定解释单位:本规定主编单位:本规定参编单位:本规定主要起草人:目录1 总则 (4)2 一般规定 . (5)2.1基本要求 (5)2.2改性土生产 (6)2.3膨胀土渠坡换填及渠堤保护层施工 (7)3 水泥改性土原材料 (8)3.1 土料 (8)3.2 改性材料 (9)4 水泥土改性土生产 (9)4.1 水泥掺量 (9)4.2 碎土 (11)4.3改性土拌制 (12)5 水泥改性土填筑施工 (13)6 水泥改性土施工检测及质量评定 (17)1 总则1.0.1 为了规范水泥改性土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非膨胀土、其他材料改性土施工技术要求详见相关技术规程及相应的设计文件。
1.0.2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段内涉及水泥改性土的原材料、水泥掺量、生产工艺、填筑施工、施工检测和质量评定等项目。
1.0.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泥改性土填筑施工,应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前提下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统筹安排、妥善处理不同部位和不同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
1.0.4 参考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T237-1999《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岩土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2-200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土样和试样制备》SL237-002-199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试行)》NSBD7-2007《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NSBD-ZXJ-2-0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岩处理施工技术要求》NSBD-ZXJ-2-0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工法》NSBD-ZXJ-4-0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监理实施细则》NSBD-ZXJ-4-021.0.5 施工过程中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以及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1基本要求2.1.1 自由膨胀率不大于20%的非膨胀土或弱膨胀土经改性后自由膨胀率不大于40%的改性土,均可用于膨胀土挖方渠道渠坡、弱膨胀土填筑的渠堤及建筑物膨胀土地基的保护。
施工中可根据料5源具体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
2.1.2用于膨胀土挖方渠道渠坡及弱膨胀土填筑的渠堤保护的非膨胀土或改性土的抗剪强度应满足自身稳定及其与被保护体结合面抗滑稳定要求。
一般不宜低于被保护体抗剪强度,当作为建筑物膨胀土地基保护层时,其承载能力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2.1.3本工程中,位于直接入渠的坡面水的汇集区、渗入渠道的地下水渗流场等区域内的改性土一律采用水泥改性土。
水泥改性土一般采用自由膨胀率小于65%的弱膨胀土掺入适量水泥拌制而成。
采用自由膨胀率大于65%的中弱膨胀土改性或采用其他材料弱膨胀土改性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2.2改性土生产2.2.1水泥改性土拌制应采用稳定的厂拌设备生产,施工单位应结合承担施工项目的特点,施工进度要求选择改性土生产设备。
2.2.2改性土施工前,应做好料源复勘及料源开采分区规划,确定土料开采方式等相关技术准备工作。
2.2.3改性土掺量根据被改性土膨胀特性由室内试验确定,改性土生产工艺及参数结合生产设备由生产试验确定,改性土填筑参数结合碾压设备由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各项试验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现场监理应参与各项试验全过程,确保试验成果的科学、真实、合理可行。
62.2.4水泥改性土相关生产性试验应针对具体料源及其开采方式、改性土生产设备、改性土填筑碾压设备进行;上述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应针对变化情况由相关试验重新核定。
2.2.5 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抽样检查改性土成品材料的质量,改性土碾压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发现改性土产品质量及改性土碾压指标不满足本规定相关要求时,不得用于填筑,同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通过相关试验调整相应的生产及施工参数。
2.3膨胀土渠坡换填及渠堤保护层施工2.3.1膨胀土渠道应尽量避开雨天施工,渠道开挖施工前,应对穿越工程场地的地表水系,地下水管等采取导引或迁建处理,并根据作业面周边的地形条件采取相应截排措施,避免施工区间各类地表水进入工作面。
2.3.2 填方渠段采用弱膨胀土填筑时,应根据设计确定材料分区要求,一般条件下,堤身膨胀土与外层改性土保护层施工宜同时上升,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实现同时上升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均匀沉降变形,确保分期填筑结合良好,并应复核其稳定性。
2.3.4 采用改性土换填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组织,尽量减少保护层开挖后的天然渠坡暴露时间,并对开挖面、渠段填筑面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雨淋冲刷或坡面土体失水,2.3.5 开挖过程中,应对开挖边坡进行连续安全监测,并安排7专人巡查,发现边坡出现变形、裂缝等坡体失稳迹象时,撤离附近及滑坡体下方机械和人员,并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报告监理人及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待处理后方可继续开挖施工。
3 水泥改性土原材料3.1 土料3.1.1 本工程水泥改性土所用天然土料的自由膨胀率一般为21~65%;自由膨胀率小于21%天然土料可按设计要求直接采用、无需改性;自由膨胀率大于65%天然土料生产的改性土用于本工程时需要经论证。
3.1.2水泥改性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分配的土料料源进行复勘,查明料源土层结构及土料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膨胀性、土料含水量分布及变化情况。
并根据复堪成果结合开采方式,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区规划。
3.1.3水泥改性土所用土料应进行膨胀性检测。
对不同取土区域,采用不同开采方式开采的土料,应分别通过室内试验取得土料的物理指标参数,包括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粘粒含量、塑性指数、自由膨胀率等。
当天然土料中含有姜石、或砾石测试其含量。
83.1.4用于生产改性土的天然土料合适的含水量宜为18%~26%,具体应结合碎土工艺性试验确定,当天然土体含水量偏高,碎土质量难以满足本技术规定4.2.5条要求时,可采用摊铺风干、翻晒等措施进行处理。
3.1.5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料场,应结合料场排水条件,做好开采规划,疏通并开挖料场排水沟网,及时排除取土坑及排水沟网内的积水,降低地下水位。
3.2 改性材料3.2.1 本工程所用的水泥改性土的改性材料固化材料一般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于其他方面原因需要掺入添加剂或改用其他改性材料时需要通过专门论证确定。
4 水泥土改性土生产4.0.1水泥改性土生产前应针对被改性土进行生产型试验和相关测试,以选择改性土的水泥掺量、破碎工艺、拌制工艺,选择合适的含水量规范,评价改性效果。
4.0.2本工程水泥改性土生产宜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
4.1 水泥掺量4.1.1水泥改性土的水泥掺量根据天然土料膨胀特性,经室内9试验确定。
选择改性土水泥掺量时不同自由膨胀率天然土料改性水泥掺量参考值见表4.1.1。
表4.1.1 不同自由膨胀率天然土料改性土水泥掺量室内试验控制指标4.1.2确定改性土水泥掺量时,天然土料的自由膨胀率通过料场采样试验确定,采样及土料自由膨胀率按以下要求确定:1每个不同的开采区(开采层)应结合开采分层确定采样点,采样点密度一般不大于100×100(㎡),地层结构复杂时应适当加密;2当多层混合开采时,采样点土样取采样点开采层垂直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土样重量按其厚度比例混合料进行试验:3每个开采区各采样点的自由膨胀率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否则应适当调整开采分区;4每个开采区开采层天然土料改性土水泥掺量采用自取膨胀率10较大采样点土样进行改性试验确定;4.1.3被改性土中含有姜石时,应根据姜石含量适当降低改性土水泥含量,具体掺量按以下要求确定:1剔除被改性土中的姜石,按4.1.2要求确定土壤改性土所需要的水泥掺量S%2按4.2节要求对含姜石土进行碎土;3采取不同水泥掺量按4.3要求进行试拌,试拌时姜石土水泥掺量可在S%于S×(1.0-C%)%之间取值;4检测姜石土中土体水泥含量,姜石土中土体水泥含量满足本条第1款要求所对应的姜石土水泥掺量作为姜石土改性生产时水泥掺量。
4.1.5当设计由于地基处理或其他方面特殊需要时,其水泥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2 碎土4.2.1 料场开采土料在碎土前应根据被改性土料含水量情况采取妥善的堆存或摊铺及保护措施。
土料堆场周边应做好截水沟,应备有防雨遮阳设施;当土体天然含水量偏高时需进行适当的翻晒处理。
4.2.2 在进行碎土施工前,应针对不同土料场、不用含水量、结合土料开采及堆存方式进行生产性碎土工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相应的碎土生产工艺及相关控制参数。
4.2.3 碎土生产工艺及相关控制参数一旦经生产试验确定,不得随11意改变其碎土生产相关控制参数及取土料场、开采及堆存方式。
当取料场或土料开采方式发生变化时应结合生产试验成果调整碎土生产工艺及相关控制参数。
4.2.4应密切监视进入碎土场土料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当含水量变化时,应结合碎土工艺试验成果调整碎土生产工艺及控制参数。
4.2.5碎土生产的成品料宜尽快进入拌合设备生产改性土,避免长时间堆存。
并应采取妥善的防雨及遮阳措施。
受雨淋的碎土不得直接用于拌制改性土。
4.2.6应采用筛分法检测碎土成品料土粒粒径级配,合格土粒粒径级配为: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10cm~5cm粒径含量不大于5%,5cm~5mm粒径含量不大于50%(不计姜石含量)。
如土料颗粒不满足上述要求,则应结合筛分剔除、调整碎土生产工艺及控制参数等措施,直至满足粒径要求。
4.3改性土拌制4.3.1用于拌制改性土的原材料应满足第3章相关条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