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初一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20吨 100吨 50吨
图说历史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①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 欢迎
②在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③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
1. 明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郑和个人能力强:吃苦耐劳、 英勇无畏的精神,良好的外交和 组织能力; 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条件
_明_朝_前_期_,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_明_成_祖_派郑_14_3_3 年,共航海_七_次。
规模和出发 每次有2.7万-2.8万多人,船只200多艘,从江苏__

_刘_家_港_出发。
到达地点 到过亚非_三_十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_ _红_海_沿_岸_和_非_洲_东_海_岸_。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红 海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今肯尼亚 蒙巴萨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 刘家港
西孟加拉邦一带
榜葛剌
今印度科 泽科德
占 城
今加里曼 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一带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明太祖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 明太祖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的危害: •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
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 削藩有何后果: • ()的燕王()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史称“()”。 • 2、靖难之役的结果: • 燕王胜利。朱棣称帝,他就是()。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 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明代罗盘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
郑和船队编形图
郑和下西洋与特欧洲航点海家远航比较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早 大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导入框
• 1、青年和尚是谁? • 朱元璋 • 2、他建立了哪朝? • 明朝 3、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的王
朝: 明朝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1、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 •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2、明朝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都城:应天,后改名南京 • 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 元朝灭亡时间: 1368年 • 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标志: • 明军攻占大都
生只能根据()的观点答卷,不准()自己的见 解。
• 为什么称为八股文? •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
文”。
• 八股文的危害: • ①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 ②(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建国之初,采取了一个措施: 明太祖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意义或作用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_中_国_和_亚_非_各_国_的_经_济_交_流_,加 强了_我_国_和_亚_非_各_国_的_友_好_关_系__。
评价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 航早_半_个_多_世纪, 郑_和_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背景): •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时时间间1405-1433年1492-规15模04年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1497-1498
次数 7次
4次
1年次
人数 大2号78宝0船0人62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艘(共)郑百余和艘 下1西7艘洋是世4艘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郑和生平-----
交往
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 父亲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 天方(今麦加),郑和从小就听说 过西洋的一些情况。他12岁入王 府为宦官,明成祖即位后,赐他 姓郑。
1、郑和下西洋 “西洋 ”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 2、郑和下为西了加洋强同的海目外各的国的是联系----什么?
3、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目的: 加强君主权力
•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⑴政治方面: • ①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 • ②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作用: • 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 6、八股取士的目的: • 为了选拔能听命皇帝的官吏 • 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考
• 3、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 明成祖
• 4、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 1405年——1433年 • 5、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刘家港 • 6、郑和下西洋的出发次数:七下西洋 • 7、郑和下西洋的到达的地区: • 到过亚非()多个国家个地区,最远到达( 海)
沿岸和( 洲)东海岸
• 8、郑和下西洋的地位: •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世纪。 • 9、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航海家。 • 10、各国对待郑和下西洋的态度:大都受到热烈欢迎 • 11、郑和下西洋的热销商品:丝绸和瓷器 • 12、郑和下西洋从各国换回东西: • 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 13、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时,还有什么人来到中
6、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
• ①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 设六部
•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 ②厂卫特务机构 • ③八股取士 • ④削藩政策
导入框
•1、亚非许多地区都 有以“三宝”命名的 地方,“三宝”指谁? • 郑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 3、明成祖采取的主要措施:
• ① 政治方面:迁都北京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 ② 文化教育方面:继续实行八股文
• ③ 军事方面:继续实行削藩
• 4、迁都北京的时间:1421年
• 迁都北京目的:
• 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 5、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 化的一种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