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教师教育观

我的教师教育观

我的教师教育观
《我的教师教育观》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3班吴燕婷070112062
现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体制?学生本身该如何培养与教育?教师自身又该如何提高与反思?我认为这些问题是真正的教育核心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很认同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学说,如“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

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我认为还需补充的就是无论理想的教师教育状态是怎么样的,或者说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教育永远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的三个关键人物:教师,学生,家长。

本学期我参与为期两周的见习,恰好有机会能够到小学课堂里走一走,看一看,下面我想简要的谈一下自己这两周里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

我所在的小学是教育质量不错的华师大附小。

在见习的两周里,我做的最多的是就是坐在课堂里,认真地听着导师上课,看着老师的一言一行,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教授的内容;我认真的做好听课笔记,不断的通过听课,去学习,去了解导师是如何引导和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经常替导师批改作业,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抄写生字或是默写词语,我都能发现,小学生的错误错的真的很“离谱”,一些我自己认为根本不会写错的字,学生们恰恰写错了,甚至有些易错字,我自己都没有留意。

为他们批改作业,也像是再给自己的文字基础好好上了一课一样,有时候真的质疑自己:小学的内容到底是怎么学的了?真的会觉得自己又好气,又好笑。

在见习的过程中,我还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教室里走走,和我们这一班级的孩子们聊聊天,一起玩耍,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多多了解孩子们的喜好;偶尔我也会找自己的导师聊一聊,虽然在我看来,她真的是一个很让我佩服的老师,她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琐碎的事情也很多。

比如:在课前充分的备课,准备练习,发布作业,管理班级纪律,处理班级事务等等。

每当上下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大批大批的家长,有些家长也会很及时的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和老师交流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等。

见习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如果就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的这次的见习的话,首先,在教育见习的设置方面,它在教师教育中要具有一贯性.它可以奠定师范生对教育活动的感性认识基础,有助于教师综合职业品质的形成.教育见习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设置,但关键是应加强对见习过程的管理.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各方都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就这点来看,无论是高校一方,还是小学一方,在建立合理的教师见习基地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为见习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其次,从见习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见习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了听课,批改作业,与师生家长交流等的工作,应该说做的还是很全面。

从教育见习的特点与性质分析
的话,见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师胜任力结构要求,教育见习在师范生职前专业胜任力提升中的地位、作用,纳入见习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考虑因素,使得见习工作能够有足够的针对性。

最后,在见习经历中,可以看出见习生自己对于知识性的内容掌握能力不强,“有些字甚至自己都可能不确定如何书写”等。

从这点了来看,就牵涉到了新教师入职前教育的问题,这是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当前高校对于师范生知识性学识得考查力度不够,多得是理性知识的考查与培养。

但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我们必须引导师范生巩固学科基本知识,如汉字书写,易错字辨别,小学写作等知识的培养与培训,可能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些最基本的知识,但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所以这一点必须重视起来。

我们应建立:以中小学为基地、能力为本与反思的结合、大学与中小学的全面合作、完善的辅导教师制度及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前教育制度。

从我的观点来看,正如我之前所说,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三方,学生,教师,家长都应该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既是主体,影响一切教学活动发展的主体;又是客体,需要被灌输知识与技能的客体。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学会去“做”,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发展各自的兴趣。

如果她们没有或是很少有
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去尝试。

不论做的结果如何,他们多多少少都会从中学到东西的,这种东西可能是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能是一种动作技巧。

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从做中学”。

也就是教师通过所做的事情学到知识,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教师在这件事情中学到知识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也就是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最近刚刚看了一篇报道,虽然主题已经不是很新鲜了,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份报道的主题就是关注现今家长频频让孩子参与艺术班活动。

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坏呢?对于争辩的结果多说无意,或许这根本没有答案。

家长从做中要学的是如何争取的培养孩子。

家长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用孩子做赌注去攀比,更不能将自己的梦想驾驭在孩子身上。

家长应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来掌握孩子所喜欢的,孩子的兴趣。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我认为的教师教育观应该是充分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加上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身体力行的良好教育趋势,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自身各方面素质要过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拥有敏锐的辨析力,并且热爱学生。

再为这些目标努力的时候,我们不该想太多,因为如果用心去做,我相信,我们会向目标靠近的。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