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位于大竹林-礼嘉组团F标准分区,金渝大道以南,渝武高速以西,金州大道以北,是完善组团骨架路网结构重要的市政道路之一,其建设实施对于加强区域内外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海十九路平面线形下穿轨道六号线,向南延伸与L9路西段、通海二十路、通海二十一路等相交,终点接横六路并形成十字交叉口,通海十九路全长约为2060m,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最小停车视距:30m(4)计算荷载:汽车:城-A级人群:5KN/m2路面设计轴载:BZZ-100(5)地震设防烈度:6°计算,7°构造设防。
本工程标准路幅宽度共有三种,分别为23.5m、24.5m与26m,双向4车道,道路纵向全长大部分为填方路基,设计桩号K0+420.950~K0+508.050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形式(通海十九路1#桥)下穿轨道6号线九曲河~礼嘉高架区间左线ZHL27~ZHL28号轴及右线HL27~HL28号轴,下穿桥梁路幅分配为2.5m(人行道)+14.5m(车行道)+2.5m(人行道)=19.5m;桩号K1+740.000~K1+845.100段采用30m+37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形式(通海十九路2#桥)跨越现状河沟。
位于轨道六号线保护线内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沟槽土石方、桥台基坑土石方、人工挖孔桩、桩基及承台、墩柱及系梁、满堂支架搭拆、现浇箱梁施工、挡土墙、排水管网、电力管网、照明工程、路面及人行道工程。
建设单位:重庆北部新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代理业主: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厦门高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地勘单位:重庆市勘测院施工单位:四川龙申建设有限公司第三方监测单位:二、设计概况1、通海十九路1#桥桥梁工程通海十九路1#桥下穿轨道六号线九曲河~礼嘉高架区间左线ZHL27~ZHL28号轴及右线HL27~HL28号轴,桥梁全长87.1m,桥宽19.5m,设计荷载等级为城—A级;上部结构采用2×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四室截面,箱梁顶宽19.5m,梁高2.0m,两侧翼缘悬挑2.5m;0#、1#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承台的结构形式;1#桥墩采用独桩基础,桩基直径2.2m,桥墩直径1.6m。
通海十九路1#桥平面布置,总体布置及典型横断面如图1~5所示。
图1 通海十九路1#桥平面布置图图2通海十九路1#桥总体布置图图3通海十九路1#桥0#桥台典型横断面图4通海十九路1#桥1#桥墩典型横断面图5通海十九路1#桥1#桥台典型横断面2、管网工程概况本管网工程在轨道6号线两侧30m保护范围内的综合管线主要有雨水、电力、通信、燃气及给水。
电力、给水、通信及燃气管线在桥梁段分别布置在1#桥两侧的预留管廊通道里,将电力、给水管道分别布置在左侧管廊通道里,规模分别为电力12孔和给水DN200,将燃气、通信管道分别布置在右侧管廊通道里,规模分别为燃气DN219和通信18孔,具体分布如图6所示;雨水管道由东向西沿道路敷设,排向金通大道,规模为d600,在1#桥台处下穿桥台,沿现状地面敷设,覆土厚度约2.5m,穿0#桥台后沿道路西侧人行道敷设,排向金通大道,具体详见图7所示。
图61#桥管廊通道中管网分布示意图图7轨道保护范围内排水平面布置图三、轨道交通概况本工程从正在运营的轨道6号线九曲河-礼嘉高架区间左线ZHL27(ZDK34+228.897)~ZHL28(ZDK34+288.897)及右线HL27(YDK34+244.909)~HL28(YDK34+274.909)号轴间下穿,ZHL27~ZHL28号轴及HL27~HL28号轴为30m跨单线简支梁,上部结构为B×H=6.5m×1.8m箱梁,基础为墩柱+承台+群桩的结构形式,轨道6号线区间高架桥左右线立面布置及标准横断面如图8~10所示。
图8轨道六号线九曲河~礼嘉高架期间左线ZHL26~ZHL3号轴立面布置图图9轨道六号线九曲河~礼嘉高架期间左线HL26~HL3号轴立面布置图图10轨道6号线高架区间标准横断面四、拟建桥梁与轨道交通的相对关系通海十九路道路1#桥梁在桩号K0+402.164~K0+526.888进入轨道六号线高架桥控制保护范围,并在桩号K0+440.504和K0+488.496下穿轨道六号线左线ZHL27~ZHL28及右线HL27~HL28号轴桥墩,下穿轨道区间采用2×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通海十九路1#桥)的结构形式,桥梁设计起终点桩号K0+420.950~K0+508.050;轨道控制保护范围的雨水管道由东向西沿道路敷设,排向金通大道,规模为d600,在1#桥台处下穿桥台,沿现状地面敷设,覆土厚度约2.5m,穿0#桥台后沿道路西侧人行道敷设,排向金通大道。
通海十九路1#桥与轨道六号线的平面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通海十九路道路1#桥与轨道六号线高架桥区间平面位置关系从图11通海十九路1#桥与轨道6号线高架区间平面关系图可以看出,0#桥台桩基距离轨道6号线左线ZHL27、ZHL28号轴墩柱桩基距离分别为7.69m及17.31m;1a#桥墩桩基距离轨道6号线ZHL28、HL28号轴墩柱桩基距离分别为19.71m及28.21m;1b#桥墩桩基距离轨道6号线ZHL27、HL27号轴墩柱桩基距离分别为28.40m及19.68m;1#桥台桩基距离轨道6号线左线HL27、HL28号轴墩柱桩基距离分别为16.42m及7.19m。
从以上桩基间隔距离可以看出1#桥台桩基距离轨道6号线HL28号轴墩柱桩基距离最近,为7.19m,大于3D=3.9m(D为1#桥桥台桩基直径1.3m)。
设计雨水管道距离轨道ZHL27~ ZHL28号轴墩柱承台最近间距为10.27m,距离轨道HL27~ HL28号轴墩柱最近承台间距为10.40m。
设计高架桥面边线距离ZHL27号轴桥墩最近距离2.55m,距离ZHL28号轴桥墩最近距离3.74m,距离HL27号轴桥墩最近距离2.86m,距离HL28号轴桥墩最近距离2.77m。
图12 通海十九路道路方案与轨道六号线高架区间立面关系(一)(1-1剖面)图13 通海十九路道路方案与轨道六号线高架区间立面关系(二)(2-2剖面)图14 通海十九路道路方案与轨道六号线高架区间立面关系(三)(3-3剖面)图12~14为通海十九路1#桥及雨水管道与轨道6号线高架区间立面关系图,从图示可以看出,1#桥0#桥台桩底标高231.349m,与其距离较近的轨道6号线左线ZHL27号轴墩柱桩基桩底标高为232.122m,与其距离较远的轨道6号线左线ZHL28号轴墩柱桩基桩底标高为238.892m,0#桥台桩底标高比轨道6号线墩柱桩底标高最小高差0.773m;1#桥台桩底标高227.716m,与其距离较近的轨道6号线右线HL28号轴墩柱桩基桩底标高为231.038m,与其距离较远的轨道6号线右线HL27号轴墩柱桩基桩底标高为227.766m,1#桥台桩底标高比轨道6号线墩柱桩底标高最小高差0.05m;1#桥桥台及桥墩桩基桩底标高均在轨道6号线ZHL27~ ZHL28及HL27~ HL28号轴墩柱桩基桩底标高之下。
设计高架桥下穿轨道6号线左线轨道梁处桥面(设计标高250.383m)距离轨道梁底约6.37m,下穿轨道6号线右线轨道梁处桥面(设计标高250.662m)距离右线轨道梁底约6.28m;雨水管道d600从1#桥下土层中穿越,覆土厚度约2.5m。
由于轨道6号线高架区间现处于运营状态,根据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1#桥拟采用搭设满堂架现浇箱梁施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施工。
施工时必须做到对受影响的轨道6号线区间高架结构影响最小,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土体及轨道墩柱进行监测,切实保护好轨道结构的安全。
五、施工地质条件、周边环境1、气象、水文气象:测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具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差大、多雾、冬暖春早、夏季酷热多旱、主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
水文:拟建道路场地内无常年溪水、河流,分布有少量季节性水沟。
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道路沿线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区,局部经人类活动改造形成施工区,地形总体较平缓,起伏较小,纵向总体坡角一般5°~10°。
沿线地面高程226~258m,地形相对切割深度一般10~30m。
3、地层岩性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拟建场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场地表层有第四系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的上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与砂岩。
4、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沿线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
一般情况下,第四系松散层含孔隙水,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现场调查及勘察报告,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和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施工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
素填土(Q4ml)局部分布场地内施工区,钻探揭露最大厚度8.0m左右。
6、地震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7、场地周边建(构)筑物概况根据现场踏勘,施工沿线无重要的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地下管线架空管线及铁路、隧道、桥梁结构,对周边道路无影响。
第二章、编制依据一、编制内容本方案编制内容主要对通海十九路1#桥节点工程在轨道六号线保护红线内的施工范围进行编制,详细阐述与轨道六号线保护工作相关的施工管理、组织部署、工程准备、安全保护组织措施、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以及与各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等。
二、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主要依据下列资料进行编制:(1)《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设计图》(2)《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3)《通海十九路道路工程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的影响评估报告》(4)重庆市勘测院提供的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K0+000~K0+580)(一阶段详勘)。
(2015年3月)(5)《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1#桥梁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方案》(6)《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轨道专项审查意见》(7)《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设计轨道专项审查意见》(8)《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对轨道交通六号线高架区间结构设施影响安全评估专家评审意见》(9)《通海十九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轨道交通保护设计专篇》(10)《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11)《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渝建发【2012】153号)(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13)《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14)《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15)国家、地方及行业颁发的现行工程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图集如下:《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6-2008)《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管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国家强制性条文》《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挡土墙》(04J0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2007);《建筑结构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第549号令);《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8)23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29639-201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