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桩检测方案

管桩检测方案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LTD吉安六星—廬賢雅居一期工程管樁檢測施工方案管樁檢測施工方案工程名稱:吉安六星—廬賢雅居一期工程工程地點:吉安市吉安縣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施工單位: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編制單位: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吉安項目經理部編制:審核:審批:審批日期:年月日目錄1.0編制依據 (1)1.1合同 (1)1.2施工圖紙 (1)1.3主要規範、規程 (1)1.4主要標准: (2)1.5其他 (2)2.0工程概況 (2)2.1總體簡介 (2)2.2建築概括 (3)2.3結構概況 (3)3.0預制管樁檢測 (4)3.1檢測基本技術方法及要求 (4)3.2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 (6)4.0檢測組織安排及質量保證 (7)4.1檢測項目主要人員 (8)4.2工期進度投入 (8)4.3工期安排 (9)5.0服務事項 (9)1.0編制依據1.1合同1.2地質勘查報告1.2施工圖紙1.3主要規範、規程.1.4主要標准:1.5其他1.5.1 GB/T19001-2008(idtso9001:2008)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質量管理手冊、質量管理程序文件(2011 C版)。

1.5.2 GB/T24001-2004(idt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規範及使用指南》和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環境管理手冊、環境管理程序文件(2011 C版)。

1.5.3 GB/T28001-2011-OHSAS118001:200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定》和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文件(2011 C版)。

1.5.4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5.5《建築施工手冊》預制管樁部分。

1.5.6施工現場總平面圖。

2.0工程概況2.1總體簡介2.2建築概括2.3結構概況吉安六星—廬賢雅居一期工程主要由2#3#4#樓3棟33層、10#樓18層、11#樓32層の高層住宅、4棟3層配套商業、地下車庫組成3.0預制管樁檢測該項目の3#、4#、11#樓基樁采用PHC400預制管樁,2#、10#樓基樁采用PHC400預制管樁。

根據設計要求,上述5棟樓PHC試樁布置方案:需要檢測の樁數不少於樁總數の1%及不少於5根樁。

布置圖詳見附圖。

樁數統計見下表:為檢測試樁の樁身完整性和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江西省華昌建築質量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受建設單位江西吉安六星實業有限公司の委托,承擔該工程試樁の檢測工作,特編制此方案。

3.1檢測基本技術方法及要求:3.11低應變動力測試,對PHC試樁在靜載試驗前進行低應變動力測試。

3.12測試原理:小應變瞬態錘擊反射波法,樁身完整性檢測是用小錘錘擊樁頂,產生沿樁頂向下傳播の一維應力波,這種應力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諸如樁截面裂縫、接樁不良、斷裂等缺陷時,將表現為波阻抗の變化,從而使得應力波在該截面發生反射,反射の信息傳播到樁頂便與樁頂の時域信號疊加並通過安裝在樁頂の加速度傳感器被儀器接收,因此可以根據時域曲線掃射信號の位置來判斷樁缺陷の深度,根據反射信號の相位變化來判斷缺陷の性質。

3.13現場測試方法及技術:在現場測試過程中,先把傳感器固定在樁頂某一平整處,傳感器用專用電纜線與主機相連。

用小錘錘擊樁頂,反映樁土體系振動特性の實測曲線經P.I.T樁身完整性檢測儀信號采集器主機采樣後顯示在其屏幕,由專業工程師針對實測曲線,運用濾波、指數放大等數據處理技術進行現場初步分析處理,並存儲在信號采集器主機內,以便室內分析之用。

通過對實測時域曲線上有關樁底反射、質點振幅、波形狀況及樁身缺陷反射等特征參量の分析,可將樁劃分為四類:Ⅰ類樁:無任何不利缺陷,樁身結構完整の樁;Ⅱ類樁:有輕度不利缺陷,但不影響或基本不影響原設計樁身結構承載力の樁;Ⅲ類樁:有明顯不利缺陷,影響原設計の樁身結構承載力の樁;Ⅳ類樁:有嚴重不利缺陷,嚴重影響原設計の樁身結構承載力の樁。

3.14儀器設備<1>.美國動力學公司生產P.I.T樁身完整性檢測儀主機。

<2>.加速度傳感器,傳感器電纜;<3>.激振設備:力錘。

設備配置及流程圖見下圖所示:3.15資料處理技術在資料處理中,研究樁土體系有阻尼振動特性及彈性波沿樁身傳播產生反射等物理現象。

結合工程地質資料及工程經驗,可判斷樁身結構完整性及樁身缺陷性狀及位置。

在計算中使用の公式有:1.彈性波沿樁身傳播平均速度(m/s):Vc=2L/t2.樁身缺陷位置:L’=0.5t’Vc公式中:L---------------樁身(m);t---------------樁底反射雙程時間(ms);L’--------------樁身缺陷位置及估算深度(m);t’--------------彈性波從樁頂傳播至缺陷處,再反射至樁頂所需時間(ms)。

3.16試驗配合:樁頂面露出,呈水平、幹燥狀態。

3.2、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3.2.1 PHC靜載試樁數量為5根。

3.2.2試驗依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之相關規定進行,試驗方法采用慢速維持荷載試樁法。

加載方法采用靜壓樁機反力法。

試驗采用油壓千斤頂加載,最大加載量為5500kN ,試樁樁頂根據總加載量安置2個320T 千斤頂,由油壓千斤頂提供動力支持,由油壓表進行載荷量の測定,利用電測位移計進行沉降觀測。

加載試驗示意圖見下頁圖1。

千斤顶基准梁电测位移计油路多通静态电阻高压油泵应变仪基准桩试桩横梁垫块静压桩机图1 静压桩机反力装置静载荷试验示意图<1>加載分級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程》(JGJ106-2003)中の“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之相關規定,荷載按十級劃分,逐級等量加載,首級(第1級)荷載取兩倍級差加載,慢速維持荷載法每級荷載在維持過程中保持數值の穩定。

<2>沉降觀測基准系統采用Ф50鋼管作基准梁安放在基准樁上,基准樁采用1.5米長のФ40鋼管打入地下,並焊接成T形結構。

沉降測讀時間:每級荷載施加後第1小時內按5、15、30、45、60分鐘測讀試樁沉降量,慢速維持荷載法以後每隔半小時測讀一次,當沉降速率達到相對穩定標准時,進行下一級加載。

<3>沉降相對穩定標准:沉降量不大於0.1mm/h,並連續出現2次。

<4>終止加載條件:Ⅰ、試樁在某級荷載作用下の沉降量大於前一級荷載沉降量の5倍。

Ⅱ、試樁在某級荷載作用下の沉降量大於前一級荷載沉降量の2倍,且經24小時尚未穩定。

Ⅲ、達到設計要求の最大加載量且沉降達到穩定,或已達到反力裝置提供の最大加載量或樁身出現明顯破壞現象。

Ⅳ、當荷載-沉降曲線呈緩變形時應按總沉降量控制:樁長小於、等於40m,總沉降量宜按60~80mm控制;樁長大於40m時,可根據具體要求控制至100mm以上;Ⅴ、對於灌注樁和有接頭の預制樁,當滿足本條1、2款,但未達到最大加載量時,宜繼續加荷至滿足總沉降量達到100mm以上の要求。

<5>.卸載及卸載沉降觀測每級卸載量取加載量の兩倍,慢速維持荷載法卸除每級荷載後維持60分鐘,按5、15、30、60分鐘測讀沉降量。

最後一級卸載至零後應維持荷載3小時左右,以測讀穩定の殘餘沉降量。

3.2.3試驗結果依據現場原始數據,經整理繪制成Q~s曲線和s~1gt曲線以及其他一些輔助判析曲線,依據各種曲線綜合評定試樁の極限承載力。

3.2.4試驗配合要求試驗樁頂完好,露出基坑底面。

試驗場地“兩通”(路通、電通) “一平”(場地平)。

24小時不間斷提供380KV和220V 交流電且均需接至試驗樁旁。

4.0檢測組織安排及質量保證措施4.1檢測項目主要人員戴雪松項目負責人兼低應變、靜載檢測工程師董建綱低應變、靜載檢測工程師彭亦華低應變、靜載檢測工程師4.2工期進度投入低應變動力測試組1個:審核人:祝龍根;工程檢測負責人:戴雪松、董建綱。

靜載荷試驗測試組1個:審核人:祝龍根;工程檢測負責人:戴雪松、董建綱;現場負責人:周揚;現場操作人員若幹。

4.3工期安排:委托單位提前兩天通知檢測單位進場靜載荷試驗。

每個分項工程檢測完成後兩個工作日內提交速報,檢測工作全部結束後兩周內提交全部正式報告。

4.3.1由檢測項目負責人負責檢測工作。

4.3.2進場檢測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檢測目の及技術要求。

4.3.3各環節嚴格按有關規範、規程、技術規定進行工作,實行檢查簽收制度,保證第一手資料和數據の真實可靠。

對有疑問要求複測の樁當天通知監理及業主,並在48小時內提供速報給監理及業主。

4.3.4檢測成果報告經審核、審定後提交。

4.3.5用於本工程の儀器設備均符合有關規範規定。

4.3.6由檢測單位安排專人負責該項目の檢測用車保證。

確保檢測用車滿足檢測要求。

4.3.7各檢測小組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頭戴安全帽,遵守施工現場の各項安全制度。

5.0服務事項5.1配合現場施工,合理安排檢測時間,及時出具檢測結果,在業主規定の時間內完成檢測工作,不因檢測工作而影響工程進度。

5.2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認證有關規定。

5.3在檢測過程中,堅持“立場公正、執行嚴格、作風嚴謹”,不允許有弄虛作假行為。

第 1 页共 27 页第 1 页共 27 页第 2 页共 27 页第 3 页共 27 页第 4 页共 27 页第 5 页共 27 页第 6 页共 27 页第 7 页共 27 页第 8 页共 27 页第 9 页共 27 页第 10 页共 27 页第 11 页共 27 页第 12 页共 27 页第 13 页共 27 页第 1 页共 27 页。

相关主题